[实用新型]一种抗菌透气的涤纶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33363.0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2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佩浦再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36;B32B33/00;B32B27/34;B32B9/00;B32B9/04;B32B3/26;B32B1/06;B32B9/02;B32B2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透气 涤纶 面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抗菌透气的涤纶面料,包括抗拉层,所述抗拉层下方设置有混纺层,所述混纺层下方设置有基布层,所述基布层下方设置有涤纶面料层,所述涤纶面料层下方设置有亲肤层,所述抗拉层由尼龙纤维与膜裂纤维编织,所述混纺层由腈纶纤维与活性炭纤维混纺编织,所述基布层由银纤维与无纺布编织,所述涤纶面料层采用涤纶纤维编织,所述亲肤层采用竹炭纤维与天丝纤维复合编织;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抗菌效果好,在面料表面涂抹有纳米银抗菌涂料,为整个涤纶面料表面提供初步抗菌,在涤纶面料内开设有多条透气通道,每条透气通道均贯穿涤纶面料的抗拉层、混纺层、基布层、涤纶面料层和亲肤层,保证了整个涤纶面料的透气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涤纶布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菌透气的涤纶面料。
背景技术
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在纺织行业中,常常会利用到涤纶面料进行编织,而现有的涤纶面料功能单一,其抗菌效果较差,在布料长时间不使用时,涤纶面料表面会掺杂有大量的细菌,部分细菌会影响面料本身的质量,加快面料的受损速度,容易造成一定的损失。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抗菌透气的涤纶面料。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菌透气的涤纶面料,具有抗菌效果优越、高透气性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涤纶布料抗菌效果差等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透气的涤纶面料,包括抗拉层,所述抗拉层下方设置有混纺层,所述混纺层下方设置有基布层,所述基布层下方设置有涤纶面料层,所述涤纶面料层下方设置有亲肤层,所述抗拉层由尼龙纤维与膜裂纤维编织,所述混纺层由腈纶纤维与活性炭纤维混纺编织,所述基布层由银纤维与无纺布编织,所述涤纶面料层采用涤纶纤维编织,所述亲肤层采用竹炭纤维与天丝纤维复合编织,涤纶面料内设置有多条透气通道,每条透气通道均贯穿涤纶面料的抗拉层、混纺层、基布层、涤纶面料层和亲肤层,在混纺层与基布层、基布层与涤纶面料层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层抗菌纤维和第二层抗菌纤维,所述第一层抗菌纤维与所述第二层抗菌纤维贯穿透气通道,将多个透气通道分成三层,透气通道内填充有活性炭片、抗菌母粒和薄荷纤维。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活性炭片填充在透气通道的第一层,所述抗菌母粒填充在透气通道的第二层,所述薄荷纤维填充在透气通道的第三层。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抗拉层表面涂抹有纳米银抗菌涂料。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抗拉层与所述混纺层之间通过聚氨酯胶粘剂粘合连接。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薄荷纤维通过将薄荷与纤维素共混结合纺丝成纤。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抗菌母粒由抗菌剂均匀分散在基体树脂中作成浓缩体。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抗菌透气的涤纶面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抗菌透气的涤纶面料,结构设计合理,抗菌效果好,在面料表面涂抹有纳米银抗菌涂料,为整个涤纶面料表面提供初步抗菌,在涤纶面料内开设有多条透气通道,每条透气通道均贯穿涤纶面料的抗拉层、混纺层、基布层、涤纶面料层和亲肤层,保证了整个涤纶面料的透气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佩浦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佩浦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333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翻转式可变容移动环保储池
- 下一篇:一种教学管理用多功能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