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的结构梁与全预制板连接节点的钢筋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29659.5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7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韦玮;马千里;张海洋;金紫薇;王春丽;姜国昊;徐磊;赵金国;陈佳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锦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04 | 分类号: | E04B5/04;E04B1/41;E04B5/48 |
代理公司: | 嘉兴海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1 | 代理人: | 曾勇 |
地址: | 3143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结构 预制板 连接 节点 钢筋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的结构梁与全预制板连接节点的钢筋构造,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改良的结构梁与全预制板连接节点的钢筋构造的问题。本改良的结构梁与全预制板连接节点的钢筋构造包括结构梁和预制板,上述结构梁包括若干呈U形的梁开口箍筋和若干直条状的梁腰筋,所述梁腰筋的数量为若干根且均横向设置在梁开口箍筋内,所述梁开口箍筋的数量为若干根且若干梁开口箍筋沿梁腰筋的长度方向均布设置,上述预制板包括上筋条和下筋条,上述上筋条和下筋条平行设置且上筋条和下筋条内端均位于梁开口箍筋的U形开口处,所述预制板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预制板分别位于梁开口箍筋的两侧处。本构造稳定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结构梁与全预制板连接节点的钢筋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通常使用叠合板,它存在着下列多种缺陷:
1、结构楼板部分预制,丧失了较多预制率;
2、工地现场需要现浇混凝土;
3、老式叠合板需要增加桁架筋来加强现浇部分和预制部分混凝土的整体性,以及保证在运输吊装过程中,预制混凝土不开裂;
4、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的结合面需要进行特殊工序处理,也就是说,需要在结合面处做粗糙面、涂抹混凝土粘接剂等;
5、工地施工时,强电弱电管道需要在叠合板安装完成后,在其上布置相应管线,线管布置完成之后才可以浇筑混凝土;
6、运输过程及现场施工时,叠合板体系中需要在板下布置满堂脚手架来保证施工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稳定性高的新型结构梁与全预制板连接节点的钢筋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改良的结构梁与全预制板连接节点的钢筋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梁和预制板,上述结构梁包括若干呈U形的梁开口箍筋和若干直条状的梁腰筋,所述梁腰筋的数量为若干根且均横向设置在梁开口箍筋内,所述梁开口箍筋的数量为若干根且若干梁开口箍筋沿梁腰筋的长度方向均布设置,上述预制板包括上筋条和下筋条,上述上筋条和下筋条平行设置且上筋条和下筋条内端均位于梁开口箍筋的U形开口处,所述预制板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预制板分别位于梁开口箍筋的两侧处。
若干梁开口箍筋和梁腰筋形成结构梁,若干上筋条和下筋条形成预制板。
由于上筋条和下筋条的内端均嵌于梁开口箍筋的U形开口处,这样的结构能使结构梁和预制板稳定的连接在一起。
在施工时先放置结构梁,然后放置位于结构梁两侧的预制板。梁开口箍筋上端伸出结构梁,上筋条和下筋条均伸出预制板端部。上筋条和下荆条连接在梁开口箍筋上形成节点区,最后浇筑节点区混凝土。
由于钢筋组合排布后并不完全封闭,现场施工时可以略微调整梁板钢筋位置,形成一个开口,使梁上部纵向钢筋可以从上部放入节点内,再让调整过的钢筋复原。
在上述的改良的结构梁与全预制板连接节点的钢筋构造中,所述上筋条呈直段状且在其内端具有90度弯折的连接部。
这样能适当提高连接稳定性。
在上述的改良的结构梁与全预制板连接节点的钢筋构造中,所述下筋条呈直段状。
在上述的改良的结构梁与全预制板连接节点的钢筋构造中,所述梁开口箍筋的U形端部处具有弯折的弯钩,上述弯钩扣合在最上端的梁腰筋上。
这样的结构能使梁开口箍筋与梁腰筋稳定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的改良的结构梁与全预制板连接节点的钢筋构造中,所述梁开口箍筋还扣合有梁拉筋,上述梁拉筋扣合在梁开口箍筋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锦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锦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296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型材传送防跑偏机构
- 下一篇:一种低压嵌入式综合计量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