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段式EGR冷却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29135.6 | 申请日: | 2019-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97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法献;贺奎硅;叶万鑫;黄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邦得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26/32 | 分类号: | F02M26/32;F02M26/24;F02M26/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朱振德 |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段式 egr 冷却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段式EGR冷却器,适用于“L”形的布局空间,包括: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第一冷却器的出气空腔与第二冷却器的进气空腔连通,出气空腔与进气空腔的外壁形成与布局空间形状相匹配的折弯状。两级冷却器结构,适应“L”形的布局空间,同时,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的零部件制造和组装可以采用常规手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EGR冷却器可以使得发动机舱的空间布局更紧凑。另外,采用两级冷却器,换热效率更高。在同样的换热效率情况下,采用两级冷却器,相比于一级冷却器,可以减小换热芯的长度,降低了内部热膨胀失效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两段式EGR(Exhaust Gas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装置)冷却器。
背景技术
通常,汽车的废气(Exhaust Gas)中包含大量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化氢等有害物质。尤其,引擎的温度越高,氮氧化物之类的有害物质的释放量量越增加。EGR之类的装置是为了减少氮氧化物之类的有害废气。EGR将车辆的废气中的一部分与混合气体一起吸入,从而降低燃烧室的温度,据此减少氮氧化物或硫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排出的功能。
EGR冷却器是用来降低EGR气体温度的装置,流入到EGR冷却器的废气被通过引擎排出的冷却水冷却。
公开号为CN103958876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EGR冷却器,由如下部件构成:芯部,将使排放气体通过的多个扁平的管子层叠于中空筒状的外壳的内部并与外壳接合,进行所述排放气体与在管子的周围流动的冷却水的热交换;筒状的入口集管部,其一端与外壳的气流上游侧接合并向芯部供给所述排放气体;和筒状的出口集管部,其一端与芯部的气流下游端接合并从芯部送出所述排放气体,将入口集管部和出口集管部与外壳的外表面接合,并且将管子与该接合部分的外壳的内表面接合。
如上述专利,现有的EGR冷却器均是“一”字形的,这样方便制造芯部和外壳,以及方便组装芯部和外壳。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发动机舱空间有限,EGR冷却器的布局空间为狭长状并具有弯折,例如“L”形,现有的EGR冷却器的结构难以满足,因为,将芯部和外壳的形状与布局空间相匹配的话,增加了芯部和外壳的制造难度和组装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两段式EGR冷却器,在不增加芯部和外壳的制造难度和组装难度的情况下,可以适应布局空间为“L”形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段式EGR冷却器,适用于“L”形的布局空间,包括: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
所述第一冷却器包括:第一外壳和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内部的第一换热芯,所述第一换热芯将所述第一外壳分割为相互独立的第一进气空腔、第一冷却液空腔和第一出气空腔,所述第一进气空腔和第一出气空腔位于所述第一冷却液空腔的两端,并通过所述第一换热芯上的多个第一空气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液空腔通过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与外侧连通;
所述第二冷却器包括:第二外壳和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内部的第二换热芯,所述第二换热芯将所述第二外壳分割为相互独立的第二进气空腔、第二冷却液空腔和第二出气空腔,所述第二进气空腔和第二出气空腔位于所述第二冷却液空腔的两端,并通过所述第二换热芯上的多个第二空气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液空腔通过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与外侧连通;
所述第一出气空腔与第二进气空腔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空腔与第二进气空腔的外壁形成与所述布局空间形状相匹配的折弯状,高温废气依次流经所述第一进气空腔、第一空气流道、第一出气空腔、第二进气空腔、第二空气流道和第二出气空腔;
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所述第二进液口连通,冷却液依次流经所述第一进液口、第一冷却液空腔、第一出液口、第二进液口、第二冷却液空腔和第二出液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邦得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邦得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291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