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型钢悬挑的钢桁架斜撑体系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28496.9 | 申请日: | 2019-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57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坚;陶利峰;业绪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3/18 | 分类号: | E04G3/18;E04G1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钢 桁架 体系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型钢悬挑的钢桁架斜撑体系结构,包括悬挑主梁、第一斜支撑杆件和第二斜支撑杆件,悬挑主梁与结构梁板固定连接,悬挑主梁的底部焊接有第一斜支撑杆件的一端和第二斜支撑杆件的一端,第一斜支撑杆件的另一端和第二斜支撑杆件的另一端与预埋钢板上的预埋件相焊接,第二斜支撑杆件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斜支撑杆件的倾斜角度,所述第一斜支撑杆件和第二斜支撑杆件之间通过横连接件和斜连接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小规格型钢焊接成超静定的桁架体系支撑于悬挑主梁下端,保证型钢悬挑支撑能满足承载要求,因该桁架斜支撑体系由小规格型钢拼焊而成,单根杆件重量轻,安拆方便、施工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挑排架支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型钢悬挑的钢桁架斜撑体系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造型呈现了多样性的特点,结构施工为满足建筑造型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外侧悬挑梁板的出挑长度。位于高层的外圈结构若设计了大跨度出挑的钢筋混凝土梁板构件时,当采用型钢悬挑承力架体系时,出挑端超过一定的长度时必须增设斜支撑,施工现场通常采用槽钢或工字钢作为悬挑型钢的斜支撑杆件。型钢悬挑承力架承受的荷载较大或出挑长度较长时,斜支撑杆件的规格增大,自重也会增加,吊装、拆卸极不方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型钢悬挑的钢桁架斜撑体系结构,该钢桁架斜撑体系主要是通过小规格型钢焊接成超静定的桁架体系支撑于悬挑主梁下端,保证型钢悬挑支撑能满足承载要求,因该桁架斜支撑体系由小规格型钢拼焊而成,单根杆件重量轻,安拆方便、施工安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型钢悬挑的钢桁架斜撑体系结构,其特点在于,其包括悬挑主梁、第一斜支撑杆件和第二斜支撑杆件,所述第一斜支撑杆件和第二斜支撑杆件采用小规格型钢,所述悬挑主梁与结构梁板固定连接,所述悬挑主梁的底部焊接有第一斜支撑杆件的一端和第二斜支撑杆件的一端,所述第一斜支撑杆件的另一端和第二斜支撑杆件的另一端与预埋钢板上的预埋件相焊接,所述第二斜支撑杆件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斜支撑杆件的倾斜角度,所述第一斜支撑杆件和第二斜支撑杆件之间通过横连接件和斜连接件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斜支撑杆件和第二斜支撑杆件之间由下至上依次通过至少一对横连接件和斜连接件连接。
较佳地,所述斜连接件与上方的横连接件和下方的横连接件构成Z字形。
较佳地,所述悬挑主梁的顶部焊接有连梁,所述连梁上放置有钢管扣件。
较佳地,所述悬挑主梁的顶部直接放置有钢管扣件。
较佳地,所述悬挑主梁与结构梁板通过型钢固定件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悬挑主梁的一端与结构梁板内的预埋件相焊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斜支撑杆件和第二斜支撑杆件采用小规格型钢。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通过实用新型一种型钢悬挑的钢桁架斜撑体系构造,采用质量轻的小规格桁架斜支撑替换传统重量大的斜支撑杆件,大大降低了安拆的危险性,且安装拆卸极为方便。通过实际工程检验,该方法施工便捷,安拆方便,不需要施工机械辅助吊装就能完成,并大大降低了安拆的危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固定于楼板面的型钢带连梁悬挑钢桁架斜撑立面图(含连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固定于楼板面的型钢悬挑钢桁架斜撑立面图(无连梁)。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与预埋钢板焊接的型钢悬挑带连梁钢桁架斜撑立面图(含连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284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写字帖
 - 下一篇:海绵城市建设道路雨水循环处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