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管井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18416.1 | 申请日: | 2019-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76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田征;王延让;何川;孙建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安广源检测评价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东丽区外环***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土壤 修复 管井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管井结构。包括管井装置以及吊装输注装置;管井装置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在两者的上端设有环形的井口盖板、下端设有环形的底部封板;在两套管之间设有多个导向管,竖直段的上端由开设在井口盖板上的管孔穿出、弧形段的下端口位于开设在外套管侧壁上的管孔内;吊装输注装置包括吊装输注盒,在吊装输注盒内设有多个环形管,在各环形管上各设有高压水接头、修复液接头以及多个底部接头,在各高压水接头上连接有高压水管,在各修复液接头上均连接有修复液管,在各底部接头上连接有输注管,在各输注管的外端均设有输注喷嘴,各输注管分位于各导向管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便捷、对修复液的输注扩散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管井结构。
背景技术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则是指采用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技术与方法以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固定土壤污染物、将土壤污染物转化成为低毒或无毒物质、阻断土壤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转移途径的技术总称。目前,理论上可行的修复技术有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原位化学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和综合修复技术等几大类。部分修复技术,如可降解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等方面已进入现场应用阶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污染土壤实施修复阻断污染物进入食物链,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促进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掺进土壤中的化学氧化剂与污染物所产生的氧化反应,使污染物降解或转化为低毒、低移动性产物的一项修复技术。原位化学氧化技术不需要将污染土壤全部挖掘出来,而只是在污染区的不同深度钻井,将氧化剂注入土壤中通过氧化剂与污染物的混合、反应使污染物降解或导致形态的变化。成功的原位氧化修复技术离不开向注射井中加入氧化剂的分散手段,对于低渗土壤可以采取创新的技术方法,如土壤深度混合、液压破裂等方式对氧化剂进行分散。常用的氧化剂包括KMnO4、H2O2和臭氧气体等。KMnO4与有机物反应产生MnO2、CO2和中问有机产物,没有环境风险,MnO2比较稳定,容易控制;不利因素在于对土壤渗透性有负而影响。H2O2可以利用Fenton反应开展原位化学氧化技术产生的自由基(HO-)能无选择性地攻击有机物分子中的C-H键,对有机溶剂如酯、芳香烃以及农药等有害有机物的破坏能力高于H2O2本身。但由于H2O2进入土壤后立即分解成水蒸气和氧气,所以要采取特别的分散技术避免氧化剂的失效。
执行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的主要操作是通过管井结构向地下输注土壤修复液,通过土壤修复液与土壤内的有害成分进行上述氧化反应,实现将有害成为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物质,阻断土壤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存量。通过在待修复的土壤内设置管井结构,令土壤修复液具备向土壤中渗透的通道。可以想到的是,土壤修复液渗透范围的大小决定了修复的效果,也就是说通过扩大修复液在土壤内渗透的范围将能够取得更好的土壤修复效果。现有的管井结构只是单纯地提供了修复液的通道,而没有对修复液渗透的范围进行主动控制,这导致土壤修复的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施工便捷、对修复液的输注扩散效果好的用于土壤修复的管井结构,提升土壤修复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安广源检测评价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安广源检测评价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184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