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字沟养蛙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17676.7 | 申请日: | 2019-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30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莱源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 地址: | 331700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字沟养蛙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的一字沟养蛙池;包括包括有基底,所述基底的顶部开挖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的形状为矩形,所述基底的表面铺设有人行道,所述人行道位于排水沟的内侧,所述基底的顶部外壁开垦有田埂,所述田埂的两端分别与人行道贴合,所述基底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食台,所述第一食台位于靠近田埂的一侧,且第一食台两端分别与人行道贴合,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蛙的生活习性中的不同需求,训食方便,可以很好的在第一休息区和第二休息区上种植水稻,然后第一休息区和第二休息区可供青蛙的栖息,同时在第一休息区和第二休息区之间设置有水沟,不仅可以很好的向第一休息区和第二休息区表面的农作物提供水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一字沟养蛙池。
背景技术
蛙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绝大部分蛙通过体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种蛙进化至体内受精,部分会把受精卵排出体外孵化成蝌蚪。但蛙在动物学上特指的是黑斑侧褶蛙。青蛙一向被认为是卵生动物,不过科学家发现,一种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雨林的蛙能够产下蝌蚪。这种蛙是全球6000多种青蛙中唯一一种能够“下蝌蚪”的蛙。
现有技术中的养蛙池不重视格局分配,不能满足蛙不同生长时期对蛙池的需求,当蛙池内水质不佳,不易及时更换蛙池内的水,易造成蝌蚪、幼蛙或成蛙的死亡,大大降低蛙的产量,降低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
因此,亟需一种一字沟养蛙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的一字沟养蛙池。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一字沟养蛙池,包括有基底,所述基底的顶部开挖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的形状为矩形,所述基底的表面铺设有人行道,所述人行道位于排水沟的内侧,所述基底的顶部外壁开垦有田埂,所述田埂的两端分别与人行道贴合,所述基底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食台,所述第一食台位于靠近田埂的一侧,且第一食台两端分别与人行道贴合,所述基底的表面预留有第一休息区,所述第一食台位于田埂和第一休息区之间,且第一休息区的两端分别与人行道贴合,所述基底的顶部开有水沟,且水沟位于靠近第一休息区的一侧,所述水沟的两端分别与人行道贴合,所述基底的表面预留有第二休息区,所述水沟位于第一休息区和第二休息区之间,所述基底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食台,且第二食台位于靠近第二休息区的一侧。
所述排水沟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的一端焊接有第一导管。
所述水沟的两端预埋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穿过人行道延伸至排水沟。
所述排水沟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水管和第三出水管,所述第一导管的两侧外壁均固定安装有等距离分布的第二导管。
所述第二导管位于水沟的上方,所述第二导管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阀门。
所述第一食台和第二食台的表面开有沟槽,且第一食台和第二食台的宽度均为2000mm。
所述第一休息区和第二休息区的宽度均为2000mm,所述水沟的宽度为1000mm。
所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设计利用格局的分配,能够满足蛙的生活习性中的不同需求,训食方便,可以很好的在第一休息区和第二休息区上种植水稻,然后第一休息区和第二休息区可供青蛙的栖息,同时在第一休息区和第二休息区之间设置有水沟,不仅可以很好的向第一休息区和第二休息区表面的农作物提供水分,也可以很好的配合第一食台和第二食台进行养蛙训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莱源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莱源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176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