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薄车载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17659.3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72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何纯通;林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李健威 |
地址: | 5166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车载 背光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薄车载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灯条,所述导光板具有导光部和设于所述导光部一侧上的入光部,所述灯条包括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顶发光LED;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部的背面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顶发光LED位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入光部的背面上;所述容置槽内具有反射面,以将所述顶发光LED发射的光线反射至所述导光部内。该超薄车载背光模组既减小了背光厚度,又满足了车载显示的亮度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超薄车载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车载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和灯条,所述灯条包括电路板21’和LED22’,所述LED 22’一般采用顶发光结构以满足车载显示的亮度需求,所述灯条位于所述导光板1’一侧,所述LED 22’的发光面与所述导光板1’的一侧面相对,所述LED 22’发射的光线从所述导光板1’的侧面入射,所述电路板21’粘接固定在框架组件(图中未示出)的内侧壁上与所述导光板1’的侧面相平行。所述电路板21’由于需要布设电路,宽度较大,导致车载背光模组的厚度较大,若所述LED 22’改用侧发光结构的话,又无法满足车载显示的亮度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薄车载背光模组,既减小了背光厚度,又满足了车载显示的亮度需求。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超薄车载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灯条,所述导光板具有导光部和设于所述导光部一侧上的入光部,所述灯条包括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顶发光LED;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部的背面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顶发光LED位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入光部的背面上;所述容置槽内具有反射面,以将所述顶发光LED发射的光线反射至所述导光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面可以为反射膜或反射镀层。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面为斜面或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面为斜面,与所述导光板的背面之间夹角在20-70°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面为弧面,对应的角度在20-70°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部的背面上具有若干导光网点。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部的背面上层叠设置有反光膜。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部的正面上设置有光学膜片组。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膜片组朝向所述入光部的侧面上设有遮光层。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的背面上设有散热膜。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超薄车载背光模组中仍然采用顶发光LED,满足了车载显示的亮度需求,同时所述顶发光LED的发光面不再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相对,所述电路板也与所述导光板的背面相平行,所述电路板的宽度不再影响到背光厚度,能够极大地减小背光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车载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薄车载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超薄车载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和灯条,所述导光板1具有导光部和设于所述导光部一侧上的入光部,所述灯条包括电路板21和设于所述电路板21上的顶发光LED 22;所述入光部的背面上开设有容置槽11,所述顶发光LED 22位于所述容置槽11内且所述电路板21固定在所述入光部的背面上;所述容置槽11内具有反射面12,以将所述顶发光LED 22发射的光线反射至所述导光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176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节能型通风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质勘察用的压水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