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基坑结构梁钢筋骨架预制胎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16323.5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75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孙小猛;付威;李小平;何自平;张雄伟;张经纬;杨佳乐;毕晓波;张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00 | 分类号: | E02D2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151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结构 钢筋 骨架 预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基坑结构梁钢筋骨架预制胎架,包括胎架主体,所述胎架主体的顶部安装有操作平台,还包括用于将材料运送至操作平台上的自动提升上料装置,以及用于调整结构梁钢筋尺寸的多组调节定位卡具;所述调节定位卡具包括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的下层卡具和位于下层卡具上方的上层卡具,所述上层卡具与胎架主体拆卸式连接;所述下层卡具和上层卡具的顶面均卡接有主筋间距定位卡具。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基坑结构梁钢筋骨架预制胎架,能够提前在地面上分节段预制结构梁钢筋骨架,不占用主线施工工期,实现深基坑结构梁钢筋快速施工。同时提高安装精度,降低操作难度,且避免传统工艺底板下翻沟槽加宽开挖,造成的混凝土浪费,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结构梁钢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基坑结构梁钢筋骨架预制胎架。
背景技术
传统深基坑结构梁钢筋施工方法是底板垫层及防水施工后,直接在坑底进行现场绑扎作业,需要架设临时支撑,预留人工操作空间,然后绑钢筋、落梁、调整及对位连接等。受围护结构及内支撑体系影响,坑内作业空间有限,传统施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钢筋安装须在防水保护层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二是现场钢筋安装时受工序之间交叉施工影响,底板部分钢筋需在梁体钢筋安装完成后进行,工序时间较长,无法快速完成底板混凝土浇筑,延长基坑暴露时间,增加安全隐患;三是现场钢筋安装质量低,钢筋间距、保护层、钢筋连接等精度难以控制;四是为满足底板下翻梁钢筋安装操作空间,沟槽开挖需加宽,造成混凝土浪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基坑结构梁钢筋骨架预制胎架,通过预制胎架提前在地面上分节段预制结构梁钢筋骨架,不占用主线施工工期,实现深基坑结构梁钢筋快速施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深基坑结构梁钢筋骨架预制胎架,包括胎架主体,所述胎架主体的顶部安装有操作平台,还包括用于将材料运送至操作平台上的自动提升上料装置,以及用于调整结构梁钢筋尺寸的多组调节定位卡具;所述调节定位卡具包括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的下层卡具和位于下层卡具上方的上层卡具,所述上层卡具与胎架主体拆卸式连接;所述下层卡具和上层卡具的顶面均卡接有主筋间距定位卡具。
进一步方案,所述自动提升上料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轴、至少两组链轮组和传输链条;其中: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驱动链条与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轴的两端与胎架主体转动连接;所述链轮组包括固定安装在驱动轴上的主动链轮和固定安装在胎架主体顶部的从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通过传输链条啮合;所述传输链条上固接有挂钩。通过自动提升上料装置可实现钢筋的自动上料,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链轮组为三组。
进一步方案,所述下层卡具包括底架,所述底架顶部垂直于底架对称安装有高度能够调节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与主筋间距定位卡具通过卡具卡扣卡接。施工过程中,通过更换、调整主筋间距定位卡具适应不同梁宽、梁长,通过调整支撑架的高度适应不同梁高,从而能够精确定位主筋、箍筋、构造筋,确保预制钢筋骨架质量合格。
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架包括套设连接的下支撑架和上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为中空结构,且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上支撑架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与第一定位孔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通过调节螺栓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上部安装有加强杆。通过加强杆可以加强支撑架的稳定性,使下层卡具更加牢固。
进一步方案,所述上层卡具的两端开设有插销孔,插销孔内穿设有插销;所述上层卡具通过插销与胎架主体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方案,所述胎架主体的周侧安装有安全爬梯,安全爬梯为人员上下通道,便于施工。
进一步方案,所述操作平台的顶面周侧安装有防护板。通过在操作平台的顶面周侧安装防护板,可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提高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163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污泥碳化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具有批量储存的液体检测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