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板表面凹槽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13894.3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31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余锡爽;余博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县广达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3/28 | 分类号: | B23C3/28;B23Q3/06;B23Q11/00 |
代理公司: | 许昌豫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0 | 代理人: | 李海帆 |
地址: | 4672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凹槽 加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板表面凹槽加工装置,包括底座和液压冲铣装置,底座的中心处设有空腔,上表面设有放置槽,下表面设有负压管,放置槽的槽底面设有负压孔,负压孔和负压管均与空腔连通;底座的上端的中间位置通过限位螺丝连接有第一限位环,底座的上端设置有支架,支架呈U型,其两端均与底座垂直固定连接,液压冲铣装置位于支架的中间位置,其包括液压杆、连接块、冲铣钻头和第二限位环,液压杆上端位于支架外侧,下端穿过支架并与连接块固定连接,连接块的直径小于第一限位环的内径,连接块的下端设置有冲铣钻头,第二限位环套设于连接块外部,并与连接块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稳定性好、使用便捷且加工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铝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板表面凹槽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铝板是指用铝锭轧制加工而成的矩形板材,分为纯铝板、合金铝板、薄铝板、中厚铝板、花纹铝板等;铝板在加工时,特别是利用冲铣装置对其表面进行凹槽加工时,需要对铝板进行固定,避免其在加工时发生晃动,然而现有的凹槽加工装置其内部的固定机构结构较为复杂,对铝板进行固定时所需的操作时间较长,影响了铝板加工的效率;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一种结构合理、稳定性好、使用便捷且加工效率高的铝板表面凹槽加工装置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稳定性好、使用便捷且加工效率高的铝板表面凹槽加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铝板表面凹槽加工装置,包括底座和液压冲铣装置,所述底座的中心处设置有空腔,底座上表面的中心处向下方凹陷形成有放置槽,下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负压管,所述放置槽的槽底面均匀设置有负压孔,负压孔和负压管均与空腔连通;所述底座上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通过限位螺丝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呈U型,其两端均与所述底座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液压冲铣装置位于所述支架的中间位置,其包括液压杆、连接块、冲铣钻头和第二限位环,所述液压杆上端位于支架外侧,下端穿过支架并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内径,连接块的下端设置有冲铣钻头,所述第二限位环套设于连接块外部,并与连接块螺纹连接。
所述底座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橡胶减震块,所述橡胶减震块呈圆台状,其内部镂空,由上至下其直径逐渐增大。
所述底座的中心处设置有空腔,空腔内固定设置有支撑板。
所述负压孔呈倒置的圆台状,由上至下其直径逐渐减小。
所述第一限位环的上表面与所述限位螺丝的接触处设置有卡槽,限位螺丝的螺头端位于所述卡槽内。
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内径。
所述连接块外表面的两侧呈对称状设置有刻度槽,所述刻度槽内设置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的中心处设置空腔,底座上表面设置放置槽,下表面设置负压管,放置槽的槽底面设置负压孔,负压孔和负压管均与空腔连通,采用此结构,可在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负压管与负压风机连接,利用空腔内外气压差的原理,对放置槽内的铝板进行限位,避免铝板在加工时发生晃动,解决了现有的凹槽加工装置由于其内部的固定机构结构较为复杂,在对铝板进行固定时所需的操作时间较长,影响了铝板加工的效率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上端的中间位置设置第一限位环,在连接块的外端螺纹连接第二限位环,使用时,可通过转动第二限位环,调节其与冲铣钻头之间的直线距离,并利用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之间的相互阻挡作用,实现对铝板表面凹槽的加工深度进行调节,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总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稳定性好、使用便捷且加工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县广达铝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叶县广达铝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138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用聚氨酯复合板
- 下一篇:一种新型潜水式双吸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