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湿地生态修复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13275.4 | 申请日: | 2019-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80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廖晓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戊辰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C23/04;A01G25/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12 | 代理人: | 李龙 |
| 地址: | 645350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地 生态 修复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湿地生态修复结构,涉及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包括堤岸,所述堤岸的外侧设有第三种植区,所述堤岸的内侧设有第二种植区,所述第二种植区的内侧设有第一种植区,所述第一种植区的内侧设有河水,所述河水的外表面设有浮水植物,所述第二种植区的内部设有藻生植物,所述第二种植区的内部设有挺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的一侧设有施肥区,所述防护区的内部设有防护栅栏。本实用新型湿地生态修复结构,能够达到净化湿地水质的效果,改善湿地生态系统,能够均匀的向植物施肥或供水,保持植物的正常生长,防止外来人员对植物进行破坏,从而解决了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湿地生态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湿地生态系统属于水域生态系统,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
近年来由于湿地围垦、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湿地环境污染、湿地水资源过度利用、大江大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泥沙淤积、海岸侵蚀与破坏、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盲目发展等不合理利用使湿地的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对植物以及微生物造成损伤同时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
因此,发明一种湿地生态修复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地生态修复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湿地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堤岸,所述堤岸的外侧设有第三种植区,所述堤岸的内侧设有第二种植区,所述第二种植区的内侧设有第一种植区,所述第一种植区的内侧设有河水,所述河水的外表面设有浮水植物,所述第二种植区的内部设有藻生植物,所述第二种植区的内部设有挺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的一侧设有施肥区,所述防护区的内部设有防护栅栏,所述防护区的外表面插接有肥料投递管,所述肥料投递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送肥主管,所述送肥主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送肥支管,所述堤岸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送水管,所述送水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送水主管,所述送水主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送水支管。
可选的,所述挺水植物的种植方式为区域种植,挺水植物的种植区域有多个,施肥区位于每个种植区域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送肥支管的顶端与送肥主管固定连接,所述送肥支管的底端为封闭式,所述送肥支管的外侧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入肥料投递管的肥料为液体肥料。
可选的,所述送水主管的一端与送水管固定连接,所述送水主管的另一端延伸到陆生植物的底部区域,所述送水主管的外侧开设有多个通孔。
可选的,所述送水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距离送水管输入口的长度为2cm。
可选的,所述第一种植区、第二种植区均位于河水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浮水植物,能够达到净化湿地水质的效果,再通过藻生植物、挺水植物以及水陆的动植物之间的配合设置,从而丰富生物的多样化,从而改善湿地生态系统,通过送肥支管、送水支管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均匀的向植物施肥或供水,保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再通过防护栅栏防止外来人员对植物进行破坏,从而解决了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堤岸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堤岸结构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戊辰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宜宾戊辰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132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