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工件弯折夹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11518.0 | 申请日: | 2019-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88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红;施琴惠;奚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1D11/22 | 分类号: | B21D11/22;B21D43/00 |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葛胜非;徐蓓 |
| 地址: | 21001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工件 夹具 | ||
一种多工件弯折夹具,包括上夹具和下夹具,将待加工的工件固定在上、下夹具之间,通过夹具内壳、外壳之间的相对旋转,实现对待加工工件的弯折。为保证内壳、外壳之间连接的强度,本实用新型特别设计有相互嵌套的定轴和活动轴,通过定轴、活动轴之间的嵌套关系,实现对内壳、外壳的连接和导向。由此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内壳、外壳之间边缘位置确定工件的弯折部位,使得对待加工工件的弯折处理更为精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工件弯折夹具。
背景技术
钢管、金属板材、或者其他工件经常需要对其特定部位进行弯折。现有的弯折方式,通常采用滚轮轧制,通过滚轮结构之间相对运动的扭矩差使待加工工件弯折成型。这种加工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由于工件相对加工仪器移动,因此,实际加工过程中,工件被弯折的位置难以保证,通常都存在偏差。并且,现有的弯折方式,由于工件实际是被用于轧制的柱体曲面压弯,其弯折部位往往会留有很长的过渡区域,不能实现锐利的直角或特殊的弯折角度。现有加工方式,其所获得的弯折部位实际更接近于圆弧,其角度过渡缓慢。
此外,现有的弯折方式往往只能够对单一形式的工件,比如,只能对管状形式的工件、只能对板材形式的工件进行加工。并且,一次只能加工一个工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工件弯折夹具。本申请通过上下夹具之间转动弯折待加工工件,能够弯折多种待加工工件,使待加工工件的弯折部位形成更为尖锐的弯折角度,并能够更为精确的控制待加工工件的弯折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工件弯折夹具,其包括:上夹具,其包括第一内壳和第一外壳,第一内壳的一端嵌套入所述第一外壳的一端,所述第一内壳的另一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内壳连接部,所述第一外壳的另一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外壳连接部;所述第一内壳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部还分别固定有相互嵌套的第一定轴和第一活动轴;所述第一外壳沿所述第一定轴,与所述第一活动轴同步的向下旋转,向下按压待加工工件的弯折端;下夹具,其包括第二内壳和第二外壳,第二内壳的一端嵌套入所述第二外壳的一端,所述第二内壳的另一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内壳连接部,所述第二外壳的另一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外壳连接部;所述第二内壳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部还分别固定有相互嵌套的第二定轴和第二活动轴;所述第二外壳沿所述第二定轴,与所述第二活动轴同步的向下旋转,抵接在待加工工件的弯折端下部,使得所述待加工工件在所述第二内壳和第二外壳之间的连接位置形成折角;连接件,其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内壳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内壳连接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外壳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外壳连接部之间,将所述上夹具与下夹具固定在待加工工件的上、下两面;驱动杆,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壳的一端,驱动所述第一外壳向下旋转按压弯折所述待加工工件。
可选的,上述的多工件弯折夹具,其中,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或螺钉。
可选的,上述的多工件弯折夹具,其中,所述驱动杆与所述第一外壳之间连接有转轴,所述驱动杆的下方设置有抵接片,所述抵接片抵接在所述驱动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壳的上表面之间。
可选的,上述的多工件弯折夹具,其中,所述上夹具与下夹具相对的表面还设置有防滑纹,所述防滑纹分别抵接所述待加工工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防止所述待加工工件相对上夹具或下夹具移动。
可选的,上述的多工件弯折夹具,其中,所述下夹具上,还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定轴与所述第二活动轴的直通孔,所述直通孔的顶端接近所述第二外壳顶部与所述第二内壳顶部之间边缘的连接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115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