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体组织切除的刀头结构及旋切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07293.1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58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成川医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体 组织 切除 刀头 结构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活体组织切除的刀头结构,其刀管端部沿壁厚方向开设有与刀管外周壁成夹角设置的刃面,该刃面与刀管外周壁之间夹角相交形成用于切割活体组织的锋利刃口,开设的刃面一方面增大了刃口的前进切割的锋利程度,另一方面端面为斜平面或波浪形的弧形面时与外刀管配合形成对组织的剪切力作用,同时也减少了与活体组织接触面积进而减少了刃口的阻力,提升了刃口的切割效率和切断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靠薄壁刀管自身壁厚形成的正圆形刃口切割组织时刃口不锋利、切割进给阻力大、无剪切力作用不易切断活体组织从而造成撕扯损伤活体组织的问题。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活体组织切除的刀头结构的旋切系统,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体组织切除的刀头结构及旋切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乳腺活检与旋切系统包括外刀管以及内套于外刀管内用于切割活体组织的内刀管,内刀管在切割活体组织时,都是靠内刀管自身较薄的壁厚形成的正圆形刃口切割活体组织,正圆形刃口与活体组织接触的面积最大,进刀最慢,切割效率低且不易切断容易撕扯损伤活体组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活体组织切除的刀头结构及旋切系统,其刃口锋利,进刀快,切割效率高且易切断活体组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活体组织切除的刀头结构,包括一具有壁厚的刀管和位于所述刀管端部的端面,所述端面沿刀管壁厚方向开设有一与所述刀管外周壁成夹角设置的刃面,所述刃面与所述刀管外周壁之间夹角相交形成一用于切割活体组织的锋利的刃口。
优选地,所述端面为弧形面、波浪形面、与所述刀管轴线成夹角的斜平面或与所述刀管轴线垂直的平面。
优选地,所述刃面与所述刀管的外周壁之间的夹角大小设置成相等或不等。
优选地,所述刃面为弧形面、斜平面或弧形面与斜平面组合形成的面。
优选地,所述刃面为斜平面,所述刃面与所述刀管的外周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40°。
优选地,所述刃面为弧形面,所述刃面的起始端和终止端之间的连接线与所述刀管的外周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40°。
优选地,所述刃面上各处的延长线相交后形成的交点与所述刀管的轴线之间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刃面上各处的延长线相交后形成的交点与所述刀管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9±0.1mm。
一种旋切系统,包括一外刀管以及一内套于所述外刀管内往复移动和旋转的内刀管,还包括如上所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刀头结构,所述刀头结构固设于所述内刀管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活体组织切除的刀头结构,其刀管端部沿壁厚方向开设有与刀管外周壁成夹角设置的刃面,该刃面与刀管外周壁之间夹角相交形成用于切割活体组织的锋利刃口,开设的刃面一方面增大了刃口的前进切割的锋利程度,另一方面端面为斜平面或波浪形的弧形面时与外刀管配合形成对组织的剪切力作用,同时也减少了与活体组织接触面积进而减少了刃口的阻力,提升了切割效率和切断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靠薄壁刀管自身壁厚形成的正圆形刃口切割组织时刃口不锋利、切割进给阻力大、无剪切力作用不易切断活体组织从而造成撕扯损伤活体组织的问题。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活体组织切除的刀头结构的旋切系统,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活体组织切除的刀头结构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成川医疗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成川医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072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刀闸机构组合箱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循环充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