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淤积排泥水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06844.2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4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淤积 泥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淤积排泥水池,排泥水池包括若干条平行设置的导流池,每个导流池由若干个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方形小池体组成,每个方形小池体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处水口分别设置在方形小池体的一组对角上,进、出水口之间通过流道进行连接,每个方形小池体的另一组对角位置设有一组搅拌器,相邻的方形小池体之间设有隔墙,隔墙上开设有与流道配合的过流洞口。使用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圆形倒角和推流式搅拌器,使排泥水在单个池体中形成环流,避免污泥沉积;通过在池体设找坡和流道,使排泥水自动形成推流,自动将沉积污泥推送至潜水泵泵坑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泥水池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淤积排泥水池,尤其涉及一种蜂巢型流道式防淤积排泥水池。
背景技术
目前, 在大多数净水厂,尤其是规模较大的水厂,排泥水的储存调蓄一直是个难题,主要不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水厂规模较大,排泥水量多,尤其是以江河水为水源的净水厂,一般情况下排泥水量占到日处理水量的1%~3%,汛期浊度高时,排泥水量更大,部分山区水厂排泥水量甚至达到日处理水量的30%。
以往的设计中,大容积的排泥水调节池往往采用长方形,当尺寸较大时,一方面池体常需要设较多的墙、柱等,从而导致池体内容易产生流动性差的死角,使得污泥及泥沙容易在池内沉积;另一方面,由于推流式搅拌器作用范围有限,在其作用范围以外,排泥水近乎静止,常常导致沉淀。由于池体结构的限制,排泥水在大尺寸的池体内难以流动起来,在排泥水清扫时,发现污泥往往在搅拌器推流范围外沉积下来。
(2)采用大断面的长方形池体,由于中间没有采取导流措施,泥水自进口至出口的推流速度非常低,污泥容易在池内沉淀下来。
(3)日常运维工作量较大
泥沙在池内堆积时,不仅影响观感,减小了排泥水池的有效容积,严重时掩埋搅拌器及潜水泵造成设备磨损或故障,因而需要经常清洗,从而增大水厂运维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防淤积排泥水池,通过设置了一连串的方形小池体,并且通过底部有坡度变化的流道将小池体进行串联,可以使得排泥水池达到任意需要的容易,同时改善积泥现象,方便污泥排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淤积排泥水池,其特征在于:排泥水池包括若干条平行设置的导流池,每个导流池由若干个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方形小池体组成,每个方形小池体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处水口分别设置在方形小池体的一组对角上,进、出水口之间通过流道进行连接,每个方形小池体的另一组对角位置设有一组搅拌器,相邻的方形小池体之间设有隔墙,隔墙上开设有与流道配合的过流洞口。
优选的,导流池的一端设有进水管,导流池的另一端设有潜水泵室,潜水泵室与排泥水池之间通过流道相连,在连接的流道上设置有闸门。
进一步,排泥水池池底设有素砼坡道,流道设置于排泥水池的池底的素砼坡道上,素砼坡道的坡度为5-10%,相邻的方形小池体之间的流道连接后形成弯折型的主流道。
更进一步,设置搅拌器的方形小池体对角处设有圆弧形倒角,搅拌器为推流式搅拌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除了整体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很多细节方面的改进,具体而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改进方案,设有若干个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方形小池体,每个方形小池体的进、出水口之间通过流道进行连接,一组对角位置设置搅拌器,将多个小池体进行串联,使得排泥水池的容积可以变化以满足不同设置场合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068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火窗304温控支撑杆
- 下一篇:一种建筑施工模板脱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