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真空烧结回火的半自动烧结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04570.3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52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艳;裴晓东;骆艳华;王凡;孙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南京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安徽天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10 | 分类号: | B22F3/10;B22F3/24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许瑞祥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真空 烧结 回火 半自动 烧结炉 | ||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用于真空烧结回火的半自动烧结炉,所述的烧结炉包括烧结炉及烧结炉支撑系统、高真空机组和控制系统三个部分;所述的控制系统外接真空度感应器和温度感应器,通过收集炉体内真空度和温度信息控制烧结炉的温度升高或保持,炉体内温度通过电阻加热钼带控制;所述的高真空机组通过切换机械泵和扩散泵来控制炉体内真空度。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烧结过程中真空度和温度不同步、烧结过程长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节省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真空烧结回火的半自动烧结炉。
背景技术
烧结钕铁硼作为近几十年出现的新材料,已经渗透到了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医疗设备、混合动力车、风力发电和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产业。随着社会进一步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烧结钕铁硼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烧结钕铁硼也是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一类功能材料,但烧结钕铁硼的制备又区别于其他的粉末冶金结构材料,首先烧结钕铁硼中杂质含量要尽可能少,因为杂志对磁性能影响巨大;其次钕铁硼粉在尺寸和化学上都极易氧化;所以如何有效的减少磁体杂质含量和氧化率是工业生产钕铁硼的主要目标之一。
烧结钕铁硼在生产过程中,烧结工段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工段,对钕铁硼磁体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由于钕铁硼材料极易氧化,在钕铁硼烧结工段,烧结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抽真空阶段、继续抽真空与排气及升温阶段和烧结阶段。开始的抽真空阶段主要是将炉内气体和坯料表面吸附的气体抽出;继续抽真空与排气升温阶段进一步将颗粒吸附的气体、蒸汽和添加的有机物挥发气排出;烧结阶段在高真空状态下进行;由以上过程可以看出烧结炉在钕铁硼烧结过程中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钕铁硼生产厂家都使用自动读温度程序烧结炉,这种烧结炉虽然可以自动按照程序升温,但不能在真空度到达规定范围内时及时升温,也不能在真空度达不到规定范围需要延长保温时间时自动保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真空烧结回火的半自动烧结炉,旨在解决工业烧结钕铁硼过程控制不精确、烧结周期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真空烧结回火的半自动烧结炉,其特征是,由烧结炉及烧结炉支撑系统、高真空机组和控制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所述的烧结炉及烧结炉支撑系统包括炉膛、以及炉膛内的电阻加热钼带和支撑平台,所述的电阻加热钼带为电阻加热部件,通过控制钼带中的电流控制温度的升高或保持;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柜、真空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组成,所述的真空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柜连接,向控制柜传递炉腔内的真空度信息和温信息,所述的控制柜根据温度信息和真空度信息反馈控制电阻加热钼带,进而控制炉腔内温度保持或升高;
所述高真空机组包括机械泵、扩散泵、抽气管道和阀门,通过切换机械泵和扩散泵来控制炉体内真空度,所述的机械泵、扩散泵分别通过抽气管道连接至炉膛内,且抽气管道上分别设置有机械泵阀门、扩散泵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机械泵的抽气管道与连接扩散泵的抽气管道之间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上设置有二级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的控制柜为PLC控制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本实用新型的半自动烧结炉可以检测炉内气压,并可以根据气压控制温度上升或保持,保证了烧结炉内真空度和温度同步;保证了钕铁硼在最短、最有效的时间内完成烧结前期的抽真空阶段和继续抽真空与排气阶段;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烧结炉缩短了烧结周期,提高了烧结效率,减少了烧结用电量,有助于节能减排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南京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安徽天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南京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安徽天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045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