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絮凝斜管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02794.0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56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杨燕华;蔡中异;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钘;张邦帅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朝阳区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絮凝 沉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絮凝斜管沉淀池,所述絮凝斜管沉淀池包括:进水管,将混凝剂和絮凝剂加入进水管中,使污水与混凝剂和絮凝剂混合;絮凝反应池,接收从进水管流出的污水,并通过反射板使污水向两侧流动;布水管,设置在絮凝斜管沉淀池的两侧,接收来自絮凝反应池的污水,所述布水管设置有多个开口;沉淀区,具有多个斜管,从布水管的多个开口流出的污水进入沉淀区,通过多个斜管,污水中的污泥沉入污泥沉降区,通过污泥排放孔排出,澄清水通过斜管进入澄清水收集区,通过澄清水排放孔排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絮凝斜管沉淀池。
背景技术
絮凝斜管沉淀池是根据混凝絮凝及浅池理论设计的一种高效组合式沉淀池,进水中悬浮物在混凝剂及絮凝剂的作用下长大形成矾花,通过在沉淀区设置的斜管,使矾花在斜管上进行泥水分离,进而澄清水质,广泛地用于市政及工业领域的污水处理。
传统的混凝絮凝斜管沉淀池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兼顾占地面积、处理负荷及处理效果,往往为了追求处理效果,需要降低处理负荷,从而增大了设备占地,其明显不足有以下几点:
单独设立混凝区及絮凝区,增大了设备空间;
沉淀区单点进水的方式易造成布水不均匀,局部负荷过高,从而导致出水水质变差;
沉淀区横向进水方式使设备占地增大,而即使传统的竖向进水,则进水负荷较低;
污泥浓缩区排泥不充分,易积泥,影响出水水质。
为解决以上缺点中的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絮凝斜管沉淀池,其拥有较高的处理负荷,能大大减少设备占地,适用于一些紧凑型的中小型水厂及处理水量不大的工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絮凝斜管沉淀池,包括:进水管,将混凝剂和絮凝剂加入进水管中,使污水与混凝剂和絮凝剂混合;絮凝反应池,接收从进水管流出的污水,并通过反射板使污水向四周流动;布水管,设置在絮凝斜管沉淀池的两侧,接收来自絮凝反应池的污水,所述布水管设置有多个开口;沉淀区,具有多个斜管,从布水管的多个开口流出的污水进入沉淀区,通过多个斜管,污水中的污泥沉入污泥沉降区,通过污泥排放孔排出,澄清水通过斜管进入澄清水收集区,通过澄清水排放孔排出。
有利地,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管道混合器,该管道混合器设置在絮凝剂投放点之前,使污水与混凝剂混合。
有利地,所述絮凝斜管沉淀区还包括位于污泥沉降区的螺旋轴,通过螺旋轴的旋转,将污泥沉降区中的污泥推向污泥排放孔。
有利地,所述污泥排放孔位于污泥沉降区的中央,螺旋轴包括分别位于污泥排放孔两侧的第一螺旋轴和和第二螺旋轴,且第一螺旋轴和第二螺旋轴的旋转方向相反。
有利地,所述絮凝斜管沉淀池还包括位于絮凝反应池中的搅拌器。
有利地,所述絮凝斜管沉淀池还包括位于絮凝反应池的第一取样孔,以便分析水质。
有利地,所述絮凝斜管沉淀池还包括位于污泥沉降区的第二取样孔。
有利地,污水经由位于絮凝斜管沉淀池的两侧的导流口进入布水管。
有利地,所述絮凝斜管沉淀池还包括位于絮凝反应池的第一排空孔。
有利地,所述絮凝斜管沉淀池还包括位于污泥沉降区的第二排空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絮凝斜管沉淀池的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027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马达输入气体限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精液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