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纹棒对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01446.1 | 申请日: | 2019-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28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周卫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卫军 |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6534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纹 对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纹棒对接装置,采用全新组合机械结构设计,能够高效、快速实现两根螺纹棒之间的稳定对接,实际应用中用于实现螺纹钢的对接,单体最大拉力能够达到75吨,在结合混凝土的应用当中,能够增强建筑混凝土抗震强度,而且针对传统焊接方式的对接,能有效避免焊接带来的断裂,虚焊等风险,整个对接装置对于螺纹钢的连接,简单、快捷、不脱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纹棒对接装置,属于机械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领域中,伴随施工对螺纹钢的长度要求,螺纹钢的连接是一项基础工作,现有技术中关于螺纹钢的连接,均是采用传统的焊接技术,连接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施工人员的焊接技术,这其中往往会出现虚焊等现象,如此的螺纹钢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就有可能出现断裂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螺纹棒对接装置,采用全新组合机械结构设计,能够高效、快速实现两根螺纹棒之间的稳定对接。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螺纹棒对接装置,用于实现两根螺纹棒端部的对接,包括中部连接管、两个弹簧、两个内衬管、以及两个端管;
其中,中部连接管为圆柱体结构,中部连接管以其两端之间的中间位置划分为左、右两侧管,中部连接管左、右两侧管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外螺纹,且该左、右两侧管外侧面上的外螺纹彼此相互独立、不对接;中部连接管的两端面上分别设置凹槽,且中部连接管两端面上的凹槽彼此不连通,中部连接管两端面上凹槽的结构彼此相同,凹槽的内径大于螺纹棒的外径;
两个弹簧的规格彼此相同,弹簧的外径与中部连接管端面上凹槽的内径相适应,且弹簧的内径大于螺纹棒的外径,两个弹簧分别与中部连接管左、右两侧管一一对应,各弹簧上的其中一端分别置于中部连接管上对应侧管端面上的凹槽中;
两个内衬管的结构、尺寸彼此相同,内衬管的侧视结构为等腰梯形结构,即内衬管其中一端的外径大于其另一端的外径,内衬管内部设置贯穿其两端面的圆柱形腔体,且内衬管两端面中心连线所在直线、与其内部圆柱形腔体的中轴线相共线,该圆柱形腔体的内径与螺纹棒的外径相适应,且该圆柱形腔体的内壁上设置与螺纹棒表面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内衬管大外径端的外径大于弹簧的外径,且内衬管大外径端的外径与中部连接管的外径相适应;两个内衬管分别与两个弹簧彼此一一对应,各内衬管分别位于对应弹簧上另一端的外侧,且各内衬管的大外径端分别面向其所对应弹簧的另一端,以及两内衬管上圆柱形腔体的中轴线彼此共线;
两个端管的结构、尺寸彼此相同,端管的长度大于内衬管的长度,端管的外径大于中部连接管的外径,端管的其中一端面上设置第一内部腔体,且第一内部腔体的形状、尺寸与内衬管的外部形状、尺寸相适应,以及第一内部腔体的小口径端位于端管的端面上,第一内部腔体两端面中心连线与端管两端面中心连线相共线;端管的另一端面上设置第二内部腔体,第二内部腔体为圆柱形结构,且第二内部腔体的其中一端面位于端管的端面上,第二内部腔体两端面中心连线与端管两端面中心连线相共线,第二内部腔体的内径与第一内部腔体大口径端口径相适应,即第二内部腔体的内径与中部连接管的外径相适应,第二内部腔体与第一内部腔体的大口径端相连通;两个端管分别与中部连接管左、右两侧管一一对应,各端管中第二内部腔体的内壁上、分别设置与中部连接管对应侧管外侧面上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
各端管分别以其第二内部腔体面向对应内衬管小外径端的方向,依次套设对应内衬管、对应弹簧,将对应内衬管置于端管的第一内部腔体中,并通过各端管第二内部腔体内螺纹分别与中部连接管对应侧管外侧面上外螺纹的相互咬合,实现各端管分别与中部连接管两侧管的连接,同时,各弹簧分别受中部连接管对应凹槽底部、与对应内衬管大外径端的挤压,收缩发生弹性形变;两根螺纹棒分别与两端管一一对应,各根螺纹棒上的其中一端分别由对应端管第一内部腔体的小口径端进入,并通过螺纹棒表面外螺纹与对应内衬管圆柱形腔体内螺纹之间的咬合,实现各根螺纹棒分别与对应内衬管之间连接,进而实现两根螺纹棒端部的对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卫军,未经周卫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014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整体式电解阴极板
- 下一篇:一种蓄电池硫酸灌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