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升机尾斜梁维修通道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00540.5 | 申请日: | 2019-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52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胡磊;沈亚斌;曾俊华;陈卓;李艳艳;高建秀;王洋;刘彩云;付金云;刘权利;孙月宁;翟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4C1/24 | 分类号: | B64C1/24;B64C27/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升机 尾斜梁 维修 通道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直升机使用维修保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直升机尾斜梁维修通道,所述维修通道包括:多个脚踏;所述多个脚踏左右交错地布置在直升机尾斜梁两侧;所述多个左右交错的脚踏为伸缩式管状结构;直升机飞行时,将多个脚踏旋入;维修使用时,将多个脚踏旋出,可以更好的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直升机使用维修保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升机尾斜梁维修通道。
背景技术
直升机是一种具有高度机动性的特种飞行器,它既可以垂直起降,也可以贴地飞行,还可以在空中悬停、侧飞和后退,这都是一般固定翼飞行器无法做到的。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都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可广泛用于短程运输、抗灾救援、航拍、灭火、海上搜索救援、追捕逃犯等。而军事上可用于运输、战术支援、侦察、通信指挥、以及救援等。随着国家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直升机将引来“井喷式”的发展阶段。
全世界直升机构型有很多,其中单旋翼带尾桨无疑是最多的,占比约70%
以上。一般吨位较大的单旋翼带尾桨的直升机为平衡主旋翼产生的反扭矩,一般会设置距离主旋翼较远的尾桨。直升机在地面启动时,旋翼高速旋转,会对周围的人员产品危险。为避免旋翼地面启动时对地面人员造成的危害,一般设置为髙置尾桨,即尾桨距离地面较高,约为2到3米。为确保直升机飞行安全,需定期对尾桨区的设备和部件进行维护,如尾桨叶、尾桨毂、天线等。为便于维护人员对尾桨区的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需要设置维修通道。
直升机维修通道是指设置在直升机上的一些脚踏、脚窝、把手等,便于维护人员日常使用或对直升机进行必要的检查、维护时到达维护点所需的一些机身辅助设置。大部分直升机尾斜梁维修通道均采用设置工作梯挂点+配备工作形式实现,这种维修通道的主要优势是可以减轻机上需要设计脚踏等部件的重量,只需在相应的位置上设置与工作梯相匹配的挂点,需要使用时只需将地面保障设备工作梯挂靠在工作梯挂点上,地面维护人员即可攀登工作梯至维护点。这种通道形式存在的弊端是为解决在野外条件下对尾斜梁进行检查和维护工作的问题,需将工作梯放在直升机上,随机携带,否则直升机野外无工作梯的场地停放并需要检查时,无法使用登机梯完成维护和检查任务。这样同样会增加直升机的重量。为解决工作梯在机上放置的问题,还需要在直升机内部设置专门的工作梯的存放点和系留点,同样会造成舱内空间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升机尾斜梁维修通道,科学设置脚踏和把手,使得按此方法设置的维修通道可以更好的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直升机尾斜梁维修通道,所述维修通道包括:多个脚踏;所述多个脚踏左右交错地布置在直升机尾斜梁两侧;
所述多个左右交错的脚踏为伸缩式管状结构;
直升机飞行时,将多个脚踏旋入;
维修使用时,将多个脚踏旋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的改进为:
(1)布置在直升机尾斜梁中部的所有脚踏为手脚共用型脚踏。
(2)第一级脚踏离地高度小于等于660mm,所述第一级脚踏为布置在直升机尾斜梁最底部的脚踏。
(3)所述多个脚踏中相邻脚踏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660mm。
(4)每个脚踏踩踏面的沿脚宽方向的尺寸为100mm至140mm之间。
(5)每个脚踏踩踏面的沿脚长方向的尺寸为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005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自动进料功能的浸油机
- 下一篇:一种吊车回转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