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迫手腕和脚背的动脉穿刺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92635.7 | 申请日: | 2019-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31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秋红;刘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市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132 | 分类号: | A61B17/132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 地址: | 6184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迫 手腕 脚背 动脉 穿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压迫手腕和脚背的动脉穿刺处装置,包括固定架、第一弹力带和第二弹力带,所述固定架的右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弹力带,且第一弹力带的内部等距开设有多组限位孔,所述固定架左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弹力带,所述第二弹力带的尾端固定连接有锁扣,所述锁扣的顶部内侧嵌设有第一磁吸块。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采用磁吸式捆绑压迫结构,便于压迫装置的穿戴使用,同时可进行多次使用,既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提升了压迫的效果,降低了穿刺处出血现象的产生,其次,内部设置有弹力锁合结构,可将梁注射器的尾端进行锁合固定处理,提升了注射器固定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了注射器晃动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现象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脉穿刺用压迫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压迫手腕和脚背的动脉穿刺处装置。
背景技术
动静脉穿刺是一个手术,严重休克需急救的病人,经静脉快速输血后情况未见改善,须经动脉提高冠状动脉灌注量及增加有效血容量。
然而现有的动脉穿刺处压迫装置仍存在不足之处:大多通过一次性的纱布将穿刺处进行捆绑后,再通过胶带将纱布进行固定,来实现穿刺处的压迫处理,操作起来费时费力,同时压迫的效果较差,易导致穿刺处出血现象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一次性动脉穿刺处压迫装置操作起来费时费力,同时压迫的效果较差,易增加穿刺处的出血量的问题,而提出的压迫手腕和脚背的动脉穿刺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压迫手腕和脚背的动脉穿刺处装置,包括固定架、第一弹力带和第二弹力带,所述固定架的右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弹力带,且第一弹力带的内部等距开设有多组限位孔,所述固定架左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弹力带,所述第二弹力带的尾端固定连接有锁扣,所述锁扣的顶部内侧嵌设有第一磁吸块,所述锁扣的内侧位于第一磁吸块的下方滑嵌有贯穿第二弹力带的第二磁吸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架的内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滑轨,且两组滑轨之间对称滑接有两组滑块,所述两组滑块的外侧均呈水平对称滑嵌有两组贯穿固定架的限位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两组滑块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呈半弧形结构的夹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限位柱的外部位于固定架和滑块之间套设有挤压弹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磁吸块呈柱状结构,且第二磁吸块的外径小于限位孔的内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磁吸块的底部呈竖直固定连接有贯穿锁扣的滑柱。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磁吸式捆绑压迫结构,在固定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弹力带和第二弹力带,同时在第一弹力带上开设有多组限位孔,在第二弹力带上设置有锁扣、第一磁吸块、第二磁吸块和滑柱,将滑柱向外拉伸,第二磁吸块便可脱离第一磁吸块,便可将第一弹力带和第二弹力带捆绑至穿刺处,再将第一弹力带插入到锁扣的内部进行拉伸,松开滑柱后,在第一磁吸块和第二磁吸块的磁力作用下,第二磁吸块便会滑入到第一弹力带指定位置处的限位孔内,这种结构便于压迫装置的穿戴使用,同时可进行多次使用,既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提升了压迫的效果,降低了穿刺处出血现象的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市人民医院,未经德阳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926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空调风门转叶轴端成型装置
- 下一篇:助产护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