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洋底栖动物苗种的定点底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91974.3 | 申请日: | 2019-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29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盛楚涵;殷旭旺;赵悦岑;刁瑞莹;刘钢;王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闪红霞 |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海洋 动物 苗种 定点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可提高播种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及避免苗种失逸的海洋底栖动物苗种的定点底播装置,由多个笼单体(1)相接而成,每个笼单体(1)包括上圈体(2)和下圈体(3),上圈体(2)和下圈体(3)之间固定有养殖网(4),所述上圈体(2)内侧沿圆周设有滑槽(5),所述下圈体(3)外侧径向相对设有两个置入滑槽(5)内的凸起(6),位于顶端的笼单体(1)的上圈体(2)与提手(7)相接,位于底端的笼单体(1)的下圈体(3)与砝码(8)相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浅海增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操作简单,可提高播种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及避免苗种失逸的海洋底栖动物苗种的定点底播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浅海海域养殖方式主要有网箱养殖、筏式养殖、吊笼养殖、底播养殖等。其中底播养殖是指在特定海域,按一定密度播撒海洋底栖动物苗种(贝类、海参等),以充分利用海水的自净能力,使苗种在海底自然生长。
目前,底播养殖苗种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养殖船直接播撒,另一种是由潜水人员潜入海底进行播撒。前一种操作简单,但是极易受到波浪、涌流以及海洋动物对苗种进行摄食等因素的影响,使苗种难以抵达预设的标记海域,导致苗种失逸,不利于苗种的增养殖;后一种虽可避免苗种失逸现象,但却存在着播种效率低下及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可提高播种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及避免苗种失逸的海洋底栖动物苗种的定点底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海洋底栖动物苗种的定点底播装置,由多个笼单体相接而成,每个笼单体包括上圈体和下圈体,上圈体和下圈体之间固定有养殖网,所述上圈体内侧沿圆周设有滑槽,所述下圈体外侧径向相对设有两个置入滑槽内的凸起,位于顶端的笼单体的上圈体与提手相接,位于底端的笼单体的下圈体与砝码相接。
本实用新型由多个笼单体、提手及砝码等组装而成,尤其是多个笼单体之间通过滑槽与凸起的连接方式,可有效缓解涌流对上圈体与下圈体的冲击力,避免因涌流冲击而损坏。克服了现有的底播方式所存在的问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提高播种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及避免苗种失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笼单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海洋底栖动物苗种的定点底播装置如图1、图2所示:由多个笼单体1由下至上相接而成,每个笼单体1包括用塑料或不锈钢等制成的上圈体2和下圈体3,上圈体2和下圈体3之间固定有养殖网4,上圈体2内侧沿圆周设有一圈滑槽5,下圈体3外侧径向相对设有两个置入滑槽5内的凸起6,凸起6可在滑槽5内沿水平转动而不脱落。凸起6可通过滑槽5变形的方式进入滑槽5内,亦可在滑槽5上设置断口5-1,凸起6通过断口5-1而进入滑槽5内。位于顶端(最上端)的笼单体1的上圈体2与提手7相接,位于底端(最下端)的笼单体1的下圈体3通过绳索与砝码8相接。可根据预定海域的水深情况调整笼单体1数量及砝码8重量,亦可根据苗种的大小确定养殖网4的目数。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从水面投下,由于砝码作用,可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竖直下垂至预定位置。当遇到涌流时,凸起6可沿滑槽5滑动,从而带动上圈体2和下圈体3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转动,有效缓解涌流对上圈体与下圈体的冲击力,避免因涌流冲击而损坏。播撒苗种时手持提手7,将苗种自顶端笼单体1开口位置倒入,苗种则沿由多个笼单体1相接而形成的养殖通道抵达水底设定区域。不会受到波浪、涌流及其他海洋动物摄食等影响,使苗种准确抵达预设的标记海域,确保增养殖的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洋大学,未经大连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919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