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壤线虫精细收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90821.7 | 申请日: | 2019-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26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张燕芳;黄丽娜;刘奕洲;孙玉梅;马玲;张楚君;刘珍;王晓航;赵怡文;曹雪瑶;唐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G01N21/8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崔瑞迎 |
| 地址: | 475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线虫 精细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线虫分离收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线虫精细收集装置。包括铁架台、漏斗和计数板,铁架台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竖杆,竖杆上水平设置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且第二横杆位于第一横杆的上方,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均可沿横杆上下滑动,第一横杆的一端设置有铁圈,铁圈内放置有漏斗,漏斗内水平设置有大孔目筛,漏斗内位于大孔目筛下方处水平设置有小孔目筛,漏斗颈部底端套接有直通阀,直通阀的下端连接有不透明的玻璃管,玻璃管下方处、且位于底座上设置有计数板。本新型装置克服了原有技术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提供了一种集快速分离、收集、计数为一体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线虫分离收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线虫精细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线虫是自然界中第二大无脊椎动物类群,常被看作指示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会对植物挥发物产生响应,因此分离并研究线虫密度对于分析土壤及植物相关指标具有重要意义。从土壤中快速而全面地把线虫分离出来一般用漏斗法、筛分淘洗法、离心浮选法以及浅盘法从土壤中分离线虫。其中常使用贝曼漏斗法,但在操作过程中,乳胶易老化,夹子夹过后也容易粘连,从而造成堵塞;且由于夹子不易控制,在取水样过程中不易掌握放出水量的多少,对实现数据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会导致实验重复进行,增加了工作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土壤线虫精细收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土壤线虫精细收集装置,包括铁架台、漏斗和计数板,所述铁架台包括底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竖杆,所述竖杆上水平设置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且所述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方,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均可沿所述横杆上下滑动,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设置有铁圈,所述铁圈内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内水平设置有大孔目筛,所述漏斗内位于所述大孔目筛下方处水平设置有小孔目筛,所述漏斗颈部底端套接有直通阀,所述直通阀的下端连接有玻璃管,所述玻璃管下方处、且位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计数板。
进一步的,所述大孔目筛网眼大小为40目,小孔目筛网眼大小为400目。
进一步的,所述漏斗上设置有刻度,量程为50ml,且零刻度位于所述直通阀上边缘处。
进一步的,所述计数板为顶部开口的槽体,所述槽体底部设有若干方格,每个方格的大小均为400mm2。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横杆上、与所述漏斗同侧处设置有日光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大小孔目筛根据线虫身体大小设计,可有效的分离线虫。
2.漏斗含有刻度线,可以有效测量土壤滤液体积,计算线虫密度,增加实验的准确性和说服力,
3.不透光的玻璃管以及日光灯的设计主要利用了线虫的趋光性,可以达到有效分离线虫的目的。
4.计数板上具有方格线,便于计数,而且可以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璃制品,有利于清洗。
5.直通阀以及刻度配合使用,方便掌握出水量,使实验数据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漏斗,2-计数板,3-底座,4-竖杆,5-第一横杆,6-第二横杆,7-铁圈,8-大孔目筛,9-小孔目筛,10-直通阀,11-玻璃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未经河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908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