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90689.X | 申请日: | 2019-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17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 发明(设计)人: | 孙根明;孙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雄宇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58 | 分类号: | E02D5/58 |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李伊飏 |
| 地址: | 314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先张法 预应力 混凝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属于管桩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混凝土管桩体、第一箍筋和第一竖向钢筋,所述混凝土管桩体内腔安装有第一箍筋,所述第一箍筋内壁表面绑扎有第一竖向钢筋,所述第一竖向钢筋一侧安装有第二箍筋,所述第二箍筋外壁表面绑扎有第二竖向钢筋。本实用新型通过多组箍筋和竖向钢筋,可进一步的提高混凝土管桩体的结构强度,通过多组钢绞线,可在混凝土管桩体预制过程中对其预先施加应力以提高构件性能,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能以及避免钢筋混凝土构件过早出现裂缝,通过凸块,可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管桩体对土体的摩擦力,进一步的加强了混凝土管桩体承载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是指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能以及避免钢筋混凝土构件过早出现裂缝,而在混凝土构件预制过程中对其预先施加应力以提高构件性能的一种方法。在浇灌混凝土之前张拉钢筋的制作方法称为先张法。
传统的混凝土管桩在使用过程时,由于自身的结构强度不足,容易发生断裂,并且传统的混凝土管桩内部钢筋及钢绞线数量较少,进而降低了其的承载力,同时传统的混凝土管桩对土体的摩擦力也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通过多组箍筋和竖向钢筋,可进一步的提高混凝土管桩体的结构强度,通过多组钢绞线,可在混凝土管桩体预制过程中对其预先施加应力以提高构件性能,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能以及避免钢筋混凝土构件过早出现裂缝,通过凸块,可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管桩体对土体的摩擦力,进一步的加强了混凝土管桩体承载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包括混凝土管桩体、第一箍筋和第一竖向钢筋,所述混凝土管桩体内腔安装有第一箍筋,所述第一箍筋内壁表面绑扎有第一竖向钢筋,所述第一竖向钢筋一侧安装有第二箍筋,所述第二箍筋外壁表面绑扎有第二竖向钢筋,所述第一箍筋通过加强筋与第二箍筋相连,所述加强筋一侧安装有钢绞线,且钢绞线具体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混凝土管桩体外壁表面浇筑有凸块。
可选的,所述第一箍筋外壁表面与第二箍筋内壁表面均绑扎有垫块。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管桩体内腔填充有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内添加有防腐剂。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管桩体顶部表面安装有端板。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管桩体底部表面安装有桩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箍筋和第一竖向钢筋,可有效构筑成混凝土管桩体,并且由于设置有多组第一箍筋和第一竖向钢筋,从而能够加强混凝土管桩体的结构强度,通过多组第二箍筋和第二竖向钢筋,可进一步的提高混凝土管桩体的结构强度,从而能够增加混凝土管桩体的承载力。
2、通过加强筋,可有效的加强混凝土管桩体的抗剪性能,通过多组钢绞线,可在混凝土管桩体预制过程中对其预先施加应力以提高构件性能,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能以及避免钢筋混凝土构件过早出现裂缝,通过垫块,可有的防止箍筋外漏,通过混凝土,可有效的对混凝土管桩体内部进行填充,并且防腐剂又能降低混凝土对钢绞线腐蚀。
3、通过凸块,可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管桩体对土体的摩擦力,进一步的加强了混凝土管桩体承载效果,并且凸块采用与混凝土管桩体一体浇筑而成,节省了后期单独浇筑的工作负担,通过端板,可有效的便于混凝土管桩体焊接,通过桩尖,可便于混凝土管桩体的沉桩,提高了工作沉桩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雄宇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雄宇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906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科护理用的护理盘
- 下一篇:一种数控开料机用压轮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