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纳米红外电热圈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89543.3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09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翁辉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辉立 |
主分类号: | H05B3/02 | 分类号: | H05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522000 广东省揭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红外 电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纳米红外电热圈,包括外壳、发热体和气源,外壳呈圆筒形结构,外壳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圆环形端板,其中外壳和上下两个圆环形端板围合形成加热腔,且加热腔内安装有发热体,外壳的一侧设有进风口,另一侧设有出风口,其中进风口和出风口内均设有单向阀,且外壳的外侧设有与进风口相连接的气源。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保温隔热效果好,升温速度快,热利用率高,同时,由于往外面漏出的热量少,所以表面温度低,另外,表面进行了纳米技术处理,油污更易清洁,此外,当出现超温或者需要快速降温时,通过气源使空气快速带走加热腔内的热量,实现快速降温,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机电热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纳米红外电热圈。
背景技术
现有加热圈为铸铝或者铸铜材质,通电后发热,对受热体进行接触式加热。发热效率大约每KW可产生500大卡的热量,发热效率低。同时,热圈裸露在空气中,外表温度高达200度以上,部分热量在对受热体进行加热的同时,大部分热量散失,热效率低。导致环境温度升高;同时,由于加热圈外表温度过高,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由于温度控制不精准,经常出现加温不够或者温度过冲的现象,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纳米红外电热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纳米红外电热圈,其结构要点在于:包括外壳、发热体和气源,外壳呈圆筒形结构,且外壳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纳米材料易清洁层、纳米材料隔热层、不锈钢层、保温层、隔热层、蓄热层和红外反射镜,外壳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圆环形端板,其中外壳和上下两个圆环形端板围合形成加热腔,且加热腔内安装有发热体,外壳的一侧设有进风口,另一侧设有出风口,其中进风口和出风口内均设有单向阀,且外壳的外侧设有与进风口相连接的气源。
作为优选的,发热体为数个纳米红外线发热管,且数个纳米红外线发热管沿周向等距排布在两个圆环形端板之间。
作为优选的,气源为鼓风机。
作为优选的,纳米材料易清洁层为由高硬度高耐磨长效疏水疏油纳米涂料制成的涂层。
作为优选的,纳米材料隔热层为由纳米隔热涂料制成的涂层。
作为优选的,保温层为保温棉或保温板,且保温层的内外两侧分别通过耐高温胶黏剂与不锈钢层和隔热层相连接。
作为优选的,隔热层为由阻隔性隔热涂料制成的涂层。
作为优选的,蓄热层内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
作为优选的,红外反射镜镶嵌在蓄热层的内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保温隔热效果好,升温速度快,热利用率高,同时,由于往外面漏出的热量少,所以表面温度低,另外,表面进行了纳米技术处理,油污更易清洁,此外,当出现超温或者需要快速降温时,通过气源使空气快速带走加热腔内的热量,实现快速降温,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发热体,3-气源,4-圆环形端板,5-加热腔,6-进风口,7-出风口,8-单向阀,9-料筒,11-纳米材料易清洁层,12-纳米材料隔热层,13-不锈钢层,14-保温层,15-隔热层,16-蓄热层,17-红外反射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辉立,未经翁辉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895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酒架及容纳其的冰箱
- 下一篇:箱式固定式金属封闭开关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