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角度翻转割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87112.3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77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牛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叶鲁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47/00 | 分类号: | B23D47/00;B23D45/00;B23Q15/2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庞伟健;莫瑶江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角度 翻转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角度翻转割锯,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进料端及出料端;于进料端位置,机架上设置有工作台面;工作台面旁侧设置有割锯装置,割锯装置包括锯片、驱动锯片作自转动割锯的割锯电机及驱动锯片朝向工作台面作往复的割锯运动的割锯驱动装置;割锯装置连接有转向装置,转向装置驱动割锯装置相对锯片的割锯运动方向作割锯角度调整的转向运动;于出料端位置,机架上设置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连接有移位组件,移位组件带动定位装置于进料端与出料端之间作往复的移位运动。通过转向装置调整割锯装置对工件加工的角度,从而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铝型材进行割锯,其加工精度高,且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铝型材加工行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角度翻转割锯。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采用锯片进行割锯的设备有推台锯和电子开料锯台切锯等类似设备。这些设备加工只能在人工辅助操作下将工件转向才可以完成不同角度不同边的割锯,定位精度差导致割锯精度差,对于尺寸精度要求1mm以内的产品,必须借助特殊工装夹具来辅助定位来完成割锯,也很难保证割锯精度,且操作复杂,对工人要求高,难于批量高效加工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角度翻转割锯,通过对工件进行固定,利用设置的用于调整割锯装置割锯角度的转向装置,调整割锯装置对工件加工的角度,从而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铝型材进行割锯,其加工精度高,且操作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多角度翻转割锯,特别地,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进料端及出料端;于进料端位置,机架上设置有工作台面;工作台面旁侧设置有割锯装置,割锯装置包括锯片、驱动锯片作自转动割锯的割锯电机及驱动锯片朝向工作台面作往复的割锯运动的割锯驱动装置;割锯装置连接有转向装置,转向装置驱动割锯装置相对锯片的割锯运动方向作割锯角度调整的转向运动;于出料端位置,机架上设置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连接有移位组件,移位组件带动定位装置于工作台面与出料端之间作往复的移位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多角度翻转割锯,由设置在工作台面上的定位装置对工件进行定位,利用移位组件调整定位装置的空间位置以适应放置不同尺寸大小的工件,并通过设置在工作台面旁侧的割锯装置对工件进行割锯,当需要完成不同角度不同边的割锯操作时,利用转向装置转动割锯装置调整割锯装置锯片的角度,锯片的割锯运动方向为其自身中心轴方向,锯片绕其自身中心轴作转向调整锯片相对于工件的角度,从而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铝型材进行割锯,其加工精度高,且操作简单。
为了便于锯片对工件的非边缘位置进行割锯,优选地,工作台面包括第一板及第二板,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设置有割锯开口,割锯驱动装置联动锯片于割锯开口中作往复的割锯运动。该第一板与第二板为互相平衡设置且水平面一致,共同构成工作台面;通过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设置的割锯开口,能够为锯片伸入工作台面内对工件的非边缘位置进行割锯提供空间,从而便于锯片对工件的内部进行割锯。
为了使锯片角度调整范围能够实现最大化,优选地,锯片角度调整的转向运动中心轴平行于工作台面且对应割锯开口设置。在割锯开口大小固定的情况下,中心轴平行于工作台面且对应割锯开口设置时,锯片转向时受到割锯开口大小的限制最小,锯片角度调整范围能够实现最大化;同时中心轴平行于工作台面且对应割锯开口设置时,锯片最靠近工件的突出点正对割锯开口,更便于控制锯片割锯工件。
为了满足工件的加工需求,优选地,锯片角度调整的转向运动相对工作台面的翻转运动角度为α,0°<α<180°。锯片角度调整的转向运动为绕其中心轴转动,该中心轴平行于工作台面且对应割锯开口设置,此时锯片与工作台面之间会形成有夹角α,该夹角α的角度为0°<α<180°,通过设置的角度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工件的加工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叶鲁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叶鲁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871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