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磨损的船舶尾滑道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83632.7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1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福民;初绍伟;李方杰;唐军;张朝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主分类号: | B63B27/28 | 分类号: | B63B27/2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沈栋栋 |
地址: | 2000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磨损 船舶 滑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磨损的船舶尾滑道,包括:尾滑道设置于船体的尾部;尾滑道包括面底滑道和两侧面滑道;底滑道的两侧设置有两侧面滑道;面底滑道呈抛物线,面底滑道的尾部设计有倒圆,面底滑道的尾端部焊缝被倒圆遮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设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磨损的船舶尾滑道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某些船型由于特殊作业功能的需求,需要在尾部施放或回收特定的作业设备。如渔船施放和回收渔网,科考船施放和回收科考设备,物探船施放和回收炮缆等。为了方便尾部作业设备的施放和回收,通常在船尾设置尾滑道。
尾滑道的设置方便了设备的施放和回收,但是长期使用过程中滑道上的焊缝等凸起会与设备碰擦,既对设备有损伤也会损害船舶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磨损的船舶尾滑道,减少设备施放和回收过程中与滑道的碰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止磨损的船舶尾滑道,包括
尾滑道,所述尾滑道设置于船体的尾部;所述尾滑道包括面底滑道和两侧面滑道组成;
底滑道,所述底滑道呈抛物线,所述底滑道的尾部设计有倒圆,所述底滑道的尾端部焊缝被倒圆遮挡;用以避免设备收放过程中与焊缝碰擦。
上述一种防止磨损的船舶尾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滑道与所述船体的尾部端面形成倒圆,并且所述底滑道的斜率由于所述船体的尾部至所述船体的头部逐渐减小。
上述一种防止磨损的船舶尾滑道,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侧面滑道沿所述船舶的中纵剖面相对称。
上述一种防止磨损的船舶尾滑道,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侧面滑道形成喇叭口形,并且所述侧面滑道与所述船体的尾部端面处形成倒圆。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面底滑道还是侧面滑道,其尾端的焊缝均被倒圆遮挡,避免设备施放或回收时与焊缝擦碰。
本实用新型的侧面滑道为喇叭口形,方便作业设备在施放后横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面底滑道还是侧面滑道相交处无尖锐夹角,可防止设备回收时卡顿在夹角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磨损的船舶尾滑道的面底滑道的纵向的截面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磨损的船舶尾滑道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磨损的船舶尾滑道的由船尾至船头方向的视图。
附图中:
1、面底滑道;2、倒圆;3、焊缝;4、水线面;5、船体尾部端面;6、侧面滑道;7、倒圆;8、侧滑道焊缝;9、甲板面;10、相交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磨损的船舶尾滑道的面底滑道的纵向的截面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磨损的船舶尾滑道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磨损的船舶尾滑道的由船尾至船头方向的视图。
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一种防止磨损的船舶尾滑道,包括
尾滑道,尾滑道设置于船体的尾部;尾滑道包括面底滑道1和两侧面滑道6;底滑道1的两侧设置有两侧面滑道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未经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836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提式防酒瓶破裂的酒包装盒
- 下一篇:一种易拆卸钻杆及其钻杆自动装卸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