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标签天线和轮胎电子标签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81941.0 | 申请日: | 2019-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76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向群;李备;齐坤;于跃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卡智能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 地址: | 201202 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路6***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标签 天线 轮胎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标签天线和轮胎电子标签。该电子标签天线包括:馈电环、增益变换线和辐射体,馈电环第一长边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开口且形成相对的两个馈电端口;增益变换线通过第二长边中间位置处与馈电环连接;辐射体包括两个辐射面,辐射面包括主体部和设置在主体部朝向馈电环一侧边缘中心位置处的凸出部;主体部设置有圆形镂空图形和L型镂空图形;L型镂空图形的两端分别与圆形镂空图形和主体部朝向馈电环的侧边缘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轮胎电子标签中射频信号容易受轮胎材质和结构影响而的问题,有效减少了轮胎内部金属网状增强结构和橡胶材质对电子标签的频率偏移影响,保证了射频信号的准确识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标签天线和轮胎电子标签。
背景技术
当前政府对轮胎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造成安全事故频发及大量的资源浪费,如高速公路上70%-80%的安全事故均与轮胎相关,国内的轮胎寿命和循环利用率极低等。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轮胎追溯标识,是用条码与胎侧信息的形式来存储轮胎的各种信息,信息量有限。一旦这些信息随着轮胎磨损无法目视,也就意味着信息丢失,给轮胎的使用、查询、维护等造成困难,并增加出口轮胎的售后风险。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又称RFID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且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有机械或光学接触的技术。常用的无源RFID有低频(125k~134.2K)、高频(13.56Mhz)、超高频(860-960MHz)三种情况。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包括加载信息的芯片以及收发电磁波信号的天线,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用于支持芯片的工作。如果标签附着于某种物体,并储存了该物体的相关信息,即可通过读取标签中的数据,实现对该物体的识别。目前,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物流管理、零售管理、图书管理、资产管理、人员识别等领域。
在汽车轮胎上使用RFID电子标签后,轮胎就会变得更加智能,同时,每条轮胎都成为有效的数据追溯载体,配合轮胎信息数据库,可以做到对轮胎全生命周期进行信息监控、管理和追溯,从而防止和杜绝无序生产及销售(假冒、贴牌、串货)。RFID技术为每条轮胎提供有效的数据追溯载体,使轮胎更智能,可支持轮胎联网和车联网建设——结合轮胎TPMS,能实时监测轮胎的温度、压力等数据,便于汽车驾驶员随时掌握轮胎在使用过程中的状况,从而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然而,轮胎内部设置的金属网状增强结构以及轮胎的橡胶材质,会对轮胎表面的电子标签产生频率偏移的影响,使得电子标签的识别距离受限,识别能力不够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标签天线和轮胎电子标签,以改善电子标签的识别能力,满足轮胎弯曲表面的性能要求。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标签天线,包括:
馈电环,所述馈电环呈长方形,所述馈电环包括相对的第一长边和第二长边,所述第一长边中间位置设置有开口且形成相对的两个馈电端口;所述两个馈电端口用于焊接标签芯片;
增益变换线,所述增益变换线与所述第二长边平行,且通过所述第二长边中间位置处与所述馈电环连接;
辐射体,所述辐射体包括设置于所述增益变换线两端且形状相同的两个辐射面,所述辐射面包括主体部和设置在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馈电环一侧边缘中心位置处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增益变换线连接;
所述主体部设置有圆形镂空图形和L型镂空图形,所述圆形镂空图形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中心位置处;所述L型镂空图形的一端与所述圆形镂空图形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馈电环的侧边缘。
可选地,所述两个辐射面包括第一辐射面和第二辐射面,所述第一辐射面和所述第二辐射面呈中心对称。
可选地,所述增益变换线分别与所述第一辐射面和所述第二辐射面中的所述凸出部的同侧边缘位于同一直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卡智能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卡智能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819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端板组合结构汽车衡秤台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发电用太阳能板底部支撑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