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油料液或废水深度除油撬装一体化装置的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75992.2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36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晨明;李志强;吴青谚;李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康仑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H04L29/08;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料 废水 深度 油撬装 一体化 装置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含油料液或废水深度除油撬装一体化装置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监测模块、控制模块、执行模块、通讯模块、云服务器以及电脑远程控制。本实用新型的深度除油设备控制系统,实现了自动化监测和自动化调节功能,现场无需人员值守,设备运行过程中通过控制模块内置运算程序实现自动调节和控制,远程通讯功能使得技术人员可以快速发现运行异常,并通过远程控制快速解决设备运行问题,确保了除油设备具有最佳除油效果的,同时提高了除油装置在进行溶液除油时的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油装置领域,涉及一种含油料液或废水深度除油撬装一体化装置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上针对含油废水或料液除油应用最多的技术是隔油、气浮、机械澄清、滤料过滤、粗粒化(纤维或树脂)聚结和活性炭吸附,隔油和机械澄清能去除悬浮态油和分散油,滤料过滤仅能去除分散油,粗粒化聚结能够将小油滴变为大油滴,并能通过破乳将一部分乳化油去除。相比隔油、机械澄清、滤料过滤、粗粒化聚结,活性炭吸附不受溶液中油存在形态的影响,可以去除料液中的各种形态的油,包括溶解油,但活性炭吸附除油技术活性炭消耗量大,且会产生大量活性炭危废。目前工业中采用隔油槽、油毡吸附、活性炭吸附等多技术结合的方式除油除COD,多工艺的结合不但工艺流程复杂,而且每个工序都需要单独系统进行控制。由于全流程控制复杂,设备和控制系统集成度低,需要人工频繁的操作和调整,因而人工成本、设备运行成本,运行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含油料液或废水深度除油撬装一体化装置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的控制单元和远程传输系统,使得除油设备能实现高效的精密操作,并且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远程实时对设备进行操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含油料液或废水深度除油撬装一体化装置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监测模块、控制模块、执行模块、通讯模块、云服务器以及电脑远程控制;
所述所述监测模块、控制模块以及通讯模块依次电连接,所述通讯模块与云服务器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所述无线网络连接与所述电脑远程控制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执行模块电连接;
所述监测模块与所述含油料液或废水深度除油撬装一体化装置的压力监控装置、液位监控装置、流量监控装置以及液体状态监控装置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含油料液或废水深度除油撬装一体化装置的阀门组以液体输送泵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包括PLC控制系统、数据转换系统、报警模块和触摸屏。
本实用新型中,系统的自动控制有PLC系统完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触摸屏显示并可通过触摸屏进行现场手动控制。数据转换系统将运行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发送到通信模块。控制系统中的报警模块与数据转换系统连接,当系统出现运行异常时,数据转换模块会触发报警模块,同时会将故障信息发送到通信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讯模块与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云服务器搭载有自动控制程序和人工智能系统。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通信模块分别与移动终端和云服务器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云服务器再与电脑端连接实现设备的远程工作。所述云服务器搭载有自动控制程序和人工智能系统,可根据控制模块传输的运行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实现智能化控制,大幅度减少人力工作并提高运行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力监控装置为压力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液位监控装置包括磁翻板液位计、超声波液位计或浮子液位计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康仑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康仑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759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