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蜂窝结构电磁加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75798.4 | 申请日: | 2019-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29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陈鑫;高文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龙浩峰瑞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6/36 | 分类号: | H05B6/3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津南区八里***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窝 结构 电磁 加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暖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蜂窝结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容积式加热腔体、设于所述容积式加热腔体上的进液口、设于所述进液口位置处的进液管、设于所述容积式加热腔体上的出液口、设于所述出液口位置处的出液管、贯穿设于所述容积式加热腔体内的多根加热管及穿设于所述加热管内的感应导线。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管完全浸置于被加热液体中,没有热损失,热利用率高;感应导线穿设于加热管内,不仅使得加热管发热均匀,还可自然形成对电磁辐射的屏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暖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蜂窝结构电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加热技术称为诱导加热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电能利用方式,其加热过程是通过电磁场直接作用于被加热导体,该技术与传统的煤、油、气以及使用电热管的用电设备相比,在环境保护、使用寿命、安全性能等方便都具有独特优势;
现有的电磁加热技术应用已经非常成熟,例如螺旋电磁加热管,多组电磁加热板、分体式电磁加热水槽等,但是现有的这些电磁加热装置普遍存在电磁辐射大、受热不均匀、热利用率低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利用率高、受热均匀、具有自身电磁屏蔽作用的蜂窝结构电磁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蜂窝结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容积式加热腔体、设于所述容积式加热腔体上的进液口、设于所述进液口位置处的进液管、设于所述容积式加热腔体上的出液口、设于所述出液口位置处的出液管、贯穿设于所述容积式加热腔体内的多根加热管及穿设于所述加热管内的感应导线。
所述感应导线单次穿过其中两根加热管形成单圈感应线圈。
所述感应导线多次穿绕其中两根加热管形成多圈感应线圈。
所述感应导线的一端从一根加热管的左端穿至右端,再从另一根加热管的右端穿至左端,形成单圈感应线圈。
所述感应导线的一端从一根加热管的左端穿至右端,再从另一根加热管的右端穿至左端,如此往复穿绕形成多圈感应线圈。
所述容积式加热腔体呈空心圆柱结构,包括弧形侧部、设于所述弧形侧部一端的左端部及设于所述弧形侧部另一端的右端部。
所述左端部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右端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位置相对的第二通孔;所述加热管贯穿设于所述容积式加热腔体内时,所述加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相连。
所述感应导线的两端与一电磁感应加热电源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感应导线穿设于加热管内,其产生的交变电磁场分布均匀,可使得整根加热管均匀发热,另外感应导线位于加热管内,可自然形成对电磁辐射的屏蔽;
2)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管贯穿设于容积式加热腔内,即整根加热管完全浸置于被加热液体中,没有热损失,极大程度的提高了热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容积式加热腔体,11-进液口,12-出液口,13-弧形侧部,14左端部,15-右端部,16-第一通孔,17-第二通孔,2-进液管,3-出液管,4-加热管,5-感应导线,6-电磁感应加热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龙浩峰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龙浩峰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757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控制蔬菜保鲜存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机顶盒的高密度线路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