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果品饮料自动转移输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75298.0 | 申请日: | 2019-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2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园举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安馨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47/14 | 分类号: | B65G47/14;B65G17/12;B65G47/2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彭西洋;谢亮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果品 饮料 自动 转移 输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果品饮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果品饮料自动转移输送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漏斗、第一转动轮、传送带、第二漏斗以及第二转动轮,第一漏斗的下方设有可供饮料瓶水平通过的第一开口,第一转动轮可水平转动的设置在第一开口的下方,第一转动轮的外周壁设有多个第一凹槽,传送带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轮的外周壁和第二漏斗的上端开口间隔连接,传送带的上表面垂直的设有多个挡板,第二转动轮可竖直转动的设置在第二漏斗的下方,第二转动轮的上端面设有多个可供饮料瓶竖直通过的通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瓶装饮料的自动化转移输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果品饮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果品饮料自动转移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果品饮料生产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对灌装好的果品饮料进行转移输送作业,然而目前传统的瓶装饮料的转移输送作业,大多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工人劳动强度高,而且工作效率低,无法适应流水线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果品饮料自动转移输送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瓶装饮料的转移输送作业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劳动强度高,效率低,无法适应流水线作业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果品饮料自动转移输送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漏斗、第一转动轮、传送带、第二漏斗以及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漏斗和第二漏斗均呈倒三角形设置,所述第一漏斗的下方设有可供饮料瓶水平通过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转动轮可水平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的下方,且所述第一转动轮与所述第一开口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轮的外周壁对称的凹设有多个可容纳饮料瓶的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传送带呈上斜设置,且所述传送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轮的外周壁和所述第二漏斗的上端开口间隔连接,所述传送带的上表面垂直的设有多个挡板,所述第二转动轮可竖直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漏斗的下方,所述第二漏斗的下端设有可供饮料瓶竖直通过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转动轮的上端面对称的设有多个可供饮料瓶竖直通过的通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转动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转动轮绕水平轴心线顺时针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动轮的下端外周壁凹设有多个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通孔相连通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摆放框架,所述第二转动轮的下端外周壁设有一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三凹槽,所述摆放框架呈矩形设置,所述摆放框架的内侧边可活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内设置,且所述摆放框架的外侧边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底壁之间形成可容纳饮料瓶的容置空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转动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转动轮绕竖直轴心线顺时针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和通孔均设有四个。
进一步地,还包括传送带电机,所述传送带电机与所述传送带连接,通过所述传送带电机驱动所述传送带逆时针转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平行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转动轮的两端分别与是支座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漏斗的上端开口的内侧壁设有一沿宽度方向的档杆,所述档杆与所述第二漏斗的两端内侧壁之间分别形成可供饮料瓶竖直通过的进料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安馨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安馨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752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子母螺纹对锁式管道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汽车门把手的防眩目照明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