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73267.1 | 申请日: | 2019-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20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周卫东;朱小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4F40/40 | 分类号: | A24F40/40;A24F40/46;A61M11/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张约宗 |
| 地址: | 518102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雾化 装置 及其 雾化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外壳、发热组件、以及第一限流件,所述外壳内形成有储液腔以及与外部空气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中并与所述储液腔流体连通,所述第一限流件塞设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内,以调节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进气横截面积。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通过在第一进气通道中塞设第一限流件,减小第一进气通道的进气横截面积,从而可缓解从第一进气通道处漏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主要由雾化器和电源装置构成。电源装置用于给雾化器供电,雾化器用于收容烟液、药液等液态基质并加热生成雾化气体,供用户吸食。相关技术中的雾化器在水平搁置或者抽吸姿势变化时,容易导致进气管下端部倒角处形成漏液,从而导致液态基质从进气管下端部倒角处进入进气通道中并流出至雾化器外,影响用户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雾化器,其包括外壳、发热组件、以及第一限流件,所述外壳内形成有储液腔以及与外部空气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中并与所述储液腔流体连通,所述第一限流件塞设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内,以调节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进气横截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流件的进气横截面积为0.8-1.2mm2,以使所述第一限流件的内表面能够形成表面张力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流件的进气横截面积为1.0mm2或1.1mm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流件为柔性材质,所述第一限流件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内壁过盈配合以形成密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流件为硅胶材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流件沿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轴向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下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下端部形成有倒角,所述第一限流件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下端面齐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内壁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一隔离部,所述第一隔离部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进气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部与所述外壳一体注塑成型;
所述第一隔离部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间隙形成进气孔,以将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外部空气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以及与所述雾化器电性连接的电源装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通过在第一进气通道中塞设第一限流件,减小第一进气通道的进气横截面积,从而可缓解从第一进气通道处漏液。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雾化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下座体、发热组件、上座体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下座体、发热组件、上座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下座体、发热组件、上座体的分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上座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732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吸湿透气型雨衣面料
- 下一篇:脂肪室三维定位提升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