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多极杆离子阱和离子导向装置的射频电源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65239.5 | 申请日: | 2019-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66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 发明(设计)人: | 赵东锋;胡高明;陈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J49/02 | 分类号: | H01J49/0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吴梦圆 |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多极 离子 导向 装置 射频 电源 | ||
1.一种用于多极杆离子阱和离子导向装置的射频电源,其特征在于,该电源包括信号源(100)、功率放大器(200)、射频共振电路(300)、监测电路(400)、偏置电路(500)和负载(600),其中:
信号源(100),用于提供一个幅度和频率可调的射频信号;
功率放大器(200),输入端与信号源(100)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对信号源(100)提供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生成用以驱动后续电路的高功率信号;
射频共振电路(300),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200)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输出端与负载(600)的正极性相连接,第二输出端与负载(600)的负极性相连接,用于对功率放大器(200)输出的高功率信号进行谐振放大,生成更高幅值的射频信号,并输出给负载(600);
监测电路(400),第一输入端与射频共振电路(300)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第二输入端与射频共振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用于监测经过射频共振电路(300)谐振放大之后的信号,可以直观的获得输送至负载(600)的射频高压信号的幅值和频率,同时也可以监测电源和负载间的容性匹配状态;
偏置电路(500),第一输入端与射频共振电路(300)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第二输入端与射频共振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用于对传输至负载(600)的射频高压施加直流偏置电压;
负载(600)为多极杆离子阱或离子导向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极杆离子阱和离子导向装置的射频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共振电路(300)包括第一可变电阻(301)、第一电感(3021)、第二电感(3022)、第二可变电阻(303)和可变电容(304),其中:
在第一可变电阻(301)、第一电感(3021)与可变电容(304)之间形成了第一串联谐振电路回路;在第二可变电阻(303)、第二电感(3022)和可变电容(304)之间形成了第二串联谐振电路回路;
第一可变电阻(301)的第一端口作为射频共振电路(300)的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200)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可变电阻(301)的第二端口与第一电感(3021)的第一端口相连接;
可变电容(304)第一端口作为射频共振电路(300)的第一输出端口,可变电容(304)第二端口作为射频共振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口;
第一电感(3021)的第二端口与可变电容(304)的第一端口相连接,可变电容(304)的第二端口与第二电感(3022)的第一端口相连接,第二电感(3022)的第二端口与第二可变电阻(303)的第一端口相连接,第二可变电阻(303)的第二端口与地相连接;
第一可变电阻(301)和第二可变电阻(303)调节第一和第二串联谐振电路回路的品质因数,使得射频共振电路(300)的两个输出端达到平衡;
可变电容(304)调节第一和第二串联谐振电路回路的容值,使得射频共振电路(300)达到谐振的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多极杆离子阱和离子导向装置的射频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3021)和第二电感(3022),采用羰基铁粉芯材质的磁环绕制而成,并且第一电感(3021)和第二电感(3022)缠绕在同一个磁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多极杆离子阱和离子导向装置的射频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3021)和第二电感(3022)的电感值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极杆离子阱和离子导向装置的射频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电路(400)包括第一监测电路(401)和第二监测电路(402),其中,
第一监测电路(401),输入端与射频共振电路(300)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用于对从射频共振电路(300)第一输出端输出给负载的射频信号进行监测;
第二监测电路(402),输入端与射频共振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用于对从射频共振电路(300)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给负载的射频信号进行监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6523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抽拉龙头抽拉管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变压吸附制氧用水气分离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