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散热电池箱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62683.1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4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金;康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1;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3;B60L50/64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陈选中 |
地址: | 610106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散热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散热电池箱,包括蓄电池、电池箱本体、抽风箱和底座一,电池箱本体包括箱盖、底板、前板、后板、侧板一和侧板二,前板、后板、侧板一和侧板二相互连接设置在底板上并与箱盖活动连接,前板、后板、侧板一和侧板二内壁上均设置有散热板,散热板一侧贴近蓄电池四周外壁,散热板另一侧上设置有若干散热片,前板底部设置有进风槽,后板中央设置有出风口,后板连接抽风箱,抽风箱内部设置有抽风机、连接管和出风管,连接管连接电池箱本体出风口和抽风机一端,抽风机另一端连接出风管,出风管穿过抽风箱侧壁连通外界。本装置可有效解决蓄电池散热缓慢,散热效果不佳,使电池损耗过快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高效散热电池箱。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电动汽车逐渐成为日常出行的主流交通工具,电动汽车通常使用电池提供动力,电池使用时将产生大量热量,现有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一般采用电池箱散热孔进行散热,当蓄电池放入电池箱后,电池箱内部几乎没有多余的空气流动空间,导致散热缓慢,散热效果不佳,使电池损耗过快,同时电池箱在汽车行进过程中会使电池箱中的蓄电池颠簸,进一步加速电池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可有效解决蓄电池散热缓慢,散热效果不佳,使电池损耗过快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包括蓄电池、电池箱本体、抽风箱和底座一,电池箱本体和抽风箱设置在底座一上,电池箱本体包括箱盖、底板、前板、后板、侧板一和侧板二,前板、后板、侧板一和侧板二相互连接设置在底板上并与箱盖活动连接,前板、后板、侧板一和侧板二内壁上均设置有散热板,散热板一侧贴近蓄电池四周外壁,另一侧上设置有若干散热片,前板底部设置有进风槽,后板中央设置有出风口,后板连接抽风箱,抽风箱内部设置有抽风机、连接管和出风管,连接管连接出风口和抽风机一端,抽风机另一端连接出风管,出风管穿过抽风箱侧壁连通外界,抽风机与蓄电池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打开箱盖将蓄电池放入电池箱本体内,蓄电池放电时,将产生大量热量,热量可通过贴近蓄电池外壁的散热板传导至若干散热片上,通过出风口、连接管与抽风机的配合,外界空气将持续不断从进风槽流入电池箱本体内部,将散热片上散发出来的热量通过出风口带入抽风箱,进而通过抽风箱内的出风管排至外界。
进一步,散热片均横向设置在各散热板上,其中后板上的散热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后板的若干支座,支座长度大于散热片宽度。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散热片横向设置在散热板上,能够使电池箱本体内部的空气更加容易流通;后板上设置的支座长度大于散热片宽度使后板上的散热片出风口存在间隙空间,便于空气经过出风口向抽风箱内流通。
进一步,前板、侧板一和侧板二的散热板上均设置有隔热凸台,隔热凸台一端连接有丝杆,前板、侧板一和侧板二中央设置有与丝杆相匹配的螺纹孔,丝杆一端穿过螺纹孔连接有转动把手。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隔热凸台能够隔热,使丝杆不会因蓄电池发热将热量传导至把手使把手发烫,保护人的手不会被烫伤;通过转动转动把手带动丝杆相对螺纹孔转动,使前板、侧板一和侧板二的散热板能够与蓄电池外壁紧贴,增强电池热量导出,导出热量的同时能够将蓄电池与电池箱本体固定;防止汽车行进过程中颠簸使蓄电池水平滑动。
进一步,底座一下方还设置有底座二,底座二设置有与底座一前后两侧相匹配的滑槽,底座一上表面与下表面的四周边缘均设置有若干弹簧,底座一上表面的若干弹簧连接滑槽上端内壁,底座一下表面的若干弹簧连接滑槽下端内壁。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若干弹簧优选为四个,弹簧连接底座一和底座二,可将电池箱本体在汽车颠簸过程中上下震动的能量转移至弹簧;使整个汽车电池散热装置能够在弹性作用下保持动态平衡,进一步保护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626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