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过滤型吸痰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59146.1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51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景州;陈振朋;黄继鹏;秦宏平;张庆军;彭家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14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刘喜莲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滤 型吸痰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型吸痰管,包括第一吸痰导管和第二吸痰导管,第一吸痰导管的前端连接有主吸痰口,第一吸痰导管前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与之连通的若干侧吸孔,第一吸痰导管的后端与第二吸痰导管的前端通过一个防逆流过滤阀连通,第二吸痰导管的后端连接有接头。本实用新型采用斜头型吸痰口或象脚型吸痰口,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防止对呼吸道内壁造成损伤,配合侧吸孔使用,把呼吸道内壁上的痰液充分吸出,受力较小,减少出血的几率,并且吸痰更充分。防逆流置过滤阀的设置可以让医生或护士在操作过程中避免与痰液接触,即减轻护士人员的工作又保证护士人员的健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特别是一种过滤型吸痰管。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吸痰管功能单一,仅有吸痰的作用。头端往往采用倒角形式,比较尖锐,易划伤呼吸道粘膜,而且无法避免医护人员在吸痰的过程中与痰液接触,如遇到需要痰液中带有病菌的情况,会给医护人员的健康带来隐患,同时吸痰仪器也容易被污染,给医护人员清理工作带来较大的负担。清洗不干净还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威胁病人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过滤型吸痰管。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滤型吸痰管,其特点是:
包括第一吸痰导管和第二吸痰导管,第一吸痰导管的前端连接有主吸痰口,第一吸痰导管前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与之连通的若干侧吸孔,第一吸痰导管的后端与第二吸痰导管的前端通过一个防逆流过滤阀连通,第二吸痰导管的后端连接有接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滤型吸痰管,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的主吸痰口采用象脚型吸痰口或斜头型吸痰口,所述的象脚型吸痰口的端部向外延伸形成一圈凸台;所述的斜头型吸痰口的端部为斜切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滤型吸痰管,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的斜头型吸痰口的斜切面与第一吸痰导管的轴线之间的倾斜角度为50°-60°。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滤型吸痰管,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的斜头型吸痰口的斜切面与第一吸痰导管的轴线之间的倾斜角度为5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滤型吸痰管,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的主吸痰口的端部边缘处均设有防护倒角。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滤型吸痰管,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的防逆流过滤阀包括与第一吸痰导管的后端连接的阀座和与第二吸痰导管的前端连接的阀盖,所述的阀座和阀盖固定相接,在阀座与阀盖之间设有阀腔,在阀盖内设有与阀腔相通的进气通道,在阀座上设有与进气通道正对设置的出气通道,在阀腔内设有防止痰液通过的中间膜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滤型吸痰管,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下:在中间膜片的一侧设有用于固定中间膜片位置的若干个支撑凸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滤型吸痰管,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的支撑凸起沿着中间膜片周向均匀布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滤型吸痰管,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的侧吸孔为双侧孔或对穿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倾斜设置的吸痰口或象脚型吸痰口,并配合侧吸孔,更能把呼吸道内壁上的痰液充分吸出,受力较小,减少出血的几率,并且吸痰更充分,同时倾斜设置或象脚型的吸痰口使护士插管更容易,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防止对呼吸道内壁造成损伤,并且吸痰效果更好。且设置过滤阀可以让医生或护士在操作过程中避免与痰液接触,即减轻护士人员的工作又保证护士人员的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过滤型吸痰管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591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