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铆接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58104.6 | 申请日: | 2019-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07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 发明(设计)人: | 颜哓飞;段大鹏;谭东昌;李文超;伍勇;刘志学;蔡盛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宾科精密部件(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J15/38 | 分类号: | B21J15/38 |
| 代理公司: | 苏州隆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6 | 代理人: | 周子轶 |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铆接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铆接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分体式铆接模具,包括基座、形成在基座第一侧的成型基体和形成在基座第二侧的安装柄,其中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设置。成型基体背向基座的一侧具有成型端面。模芯设有沿其长轴方向贯通的轴向腔体,成型基体穿设在模芯的轴向腔体内。成型基体的成型端面和用于构成轴向腔体的模芯的内侧壁共同构成铆接型腔。模芯的外侧套设有沿模芯长轴方向延伸的弹性圈。外套圈套设在模芯的外侧,并且,外套圈通过弹性圈与模芯固定。本实用新型分体式铆接模具,可以有效解决板料自冲铆接过程中的粘模问题,同时增加铆接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铆接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分体式铆接模具。
背景技术
板料自冲铆接是一种高速机械连接工艺,自冲铆接能够连接多层轻合金、薄板和复合材料等,并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自冲铆接不需要在板料上预先钻孔,而是使用铆钉作为冲孔工具在板料和铆钉之间形成连接。板料自冲铆接过程一般需要用到冲头、压边圈和下模等。铆钉在冲头的推动下,刺穿上层材料,在下模与冲头的共同作用下铆钉尾部在下层板料张开形成喇叭口形状完成自锁,从而达到连接的目的。
传统的下模采用一体式下模模具。采用一体式下模,当模具的型腔容积被铆接板料填满时,在板料铆接后进行脱模时,板料容易粘结于模具中而导致难以脱模。并且一体式下模模具随着冲压次数变多,其受到多次冲击会受到损坏,使用寿命较短。因此,需要针对该技术问题研究出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铆接模具,其可以有效解决板料自冲铆接过程中的粘模问题,同时增加铆接模具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铆接模具,包括外套圈、弹性圈、模芯和模具底座;
所述模具底座包括基座、形成在所述基座第一侧的成型基体和形成在所述基座第二侧的安装柄,其中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相对设置;所述成型基体背向所述基座的一侧具有成型端面;
所述模芯设有沿其长轴方向贯通的轴向腔体,所述成型基体穿设在所述模芯的轴向腔体内;
所述成型基体的成型端面和用于构成所述轴向腔体的所述模芯的内侧壁共同构成铆接型腔;
所述模芯的外侧套设有沿所述模芯长轴方向延伸的弹性圈;
所述外套圈套设在所述模芯的外侧,并且,所述外套圈通过所述弹性圈与所述模芯固定。
优选地,所述模芯与所述基座的第一侧面抵触。
优选地,所述外套圈与所述基座的第一侧面抵触。
优选地,所述模芯具有环形槽,至少部分的所述弹性圈嵌设在所述环形槽内。
优选地,所述模芯、所述模具底座、所述弹性圈和所述外套圈为分体式构造。
优选地,所述安装柄上设有限位部,以将所述分体式铆接模具卡设于铆接设备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安装柄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所述限位部为凹陷状,且越靠近所述基座其凹陷程度越深。
优选地,所述弹性圈包括U形圈、O形圈、橡胶圈、弹簧、钢丝护套和卡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模芯,以及在模芯外壁安装弹性圈,使模芯能够相对成型基体发生微小扩张运动,使铆接型腔的容积发生微小变化,同时使完成机械互锁的板料与铆接型腔的R角处的接触出现微小的间隙,即,在一定程度上铆接型腔不会被铆接板料所填满,从而能够防止板料在自冲铆接过程中粘附于铆接型腔中。由于不会发生粘模问题,铆接后的板料脱模更加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宾科精密部件(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宾科精密部件(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581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