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核电站用异形电缆中间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57526.1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08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玖;郑睿鹏;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侃核电器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18 | 分类号: | H02G15/1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30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电站 异形 电缆 中间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核电站用异形电缆中间接头,它包括与贯穿件出线杆相连的接线端子、与电缆相连的直角接线端子、双壁热收缩带、阻燃带、第一双壁热缩套管和第二双壁热缩套管,所述接线端子与直角接线端子固定连接,所述阻燃带绕包在接线端子和直角接线端子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双壁热缩套管设置在接线端子尾管和贯穿件出线杆上,所述第二双壁热缩套管设置在直角接线端子尾管和电缆绝缘层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核电站用异形电缆中间接头,在导体温度为90℃、设计基准事故工况下、异常环境事故工况下、严重事故工况下具备更长的使用寿命;且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方向灵活、密封性强、电气绝缘性能佳、耐核辐射性能强、便于维护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核电站用异形电缆中间接头,属于核电站电缆附件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提出继续推进非化石能源的规模化发展,规划和建设一批水电、核电重大项目,稳步发展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核电站电缆中间接头用于电缆和电缆、电缆和贯穿件、电缆和其他电气设备的连接,起到恢复电缆结构、再绝缘以及密封保护等作用,是核电站不可缺少的主要辅助设备。其使用环境苛刻,核环境性能要求高,制造技术难度大。为确保反应堆安全壳内电气设备的供电、控制、保护、核测量、照明、仪表、通讯等信号的传输,电缆要求贯穿特殊的气密性的安全壳,通过中间接头的方式与电气贯穿件内部电气设备连接。由于空间的限制,贯穿件端子箱尺寸非常狭小,而中间接头又必须安装在端子内部;普通的“一字型”中间接头已经无法应用。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结构尺寸较小,安装便捷,性能指标符合CAP1400堆核电站核环境使用要求且电气绝缘性能稳定可靠的中间接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核电站用异形电缆中间接头,在导体温度为90℃、设计基准事故工况下、异常环境事故工况下、严重事故工况下具备更长的使用寿命;且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方向灵活、密封性强、电气绝缘性能佳、耐核辐射性能强、便于维护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核电站用异形电缆中间接头,它包括与贯穿件出线杆相连的接线端子、与电缆相连的直角接线端子、双壁热收缩带、阻燃带、第一双壁热缩套管和第二双壁热缩套管,所述接线端子与直角接线端子固定连接,所述阻燃带绕包在接线端子和直角接线端子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双壁热缩套管设置在接线端子尾管和贯穿件出线杆上,所述第二双壁热缩套管设置在直角接线端子尾管和电缆绝缘层上,所述双壁热收缩带绕包在第一双壁热缩套管、阻燃带和第二双壁热缩套管上。
进一步,所述接线端子端面与直角接线端子端面通过一对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阻燃带绕包在接线端子端面、紧固螺栓和直角接线端子端面上。
进一步,所述接线端子端面上开有第一圆形孔和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一圆形孔和第一腰形孔的中心位于一条轴线上,所述直角接线端子端面上开有与第一圆形孔相对应的第二腰形孔、与第一腰形孔相对应的第二圆形孔,一根所述紧固螺栓穿过第一圆形孔和第二腰形孔将接线端子与直角接线端子固定,另一根所述紧固螺栓穿过第一腰形孔和第二圆形孔将接线端子与直角接线端子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双壁热收缩带包括外壁热收缩带和热收缩带内壁热熔胶。
进一步,所述第一双壁热缩套管和第二双壁热缩套管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双壁热缩套管包括外壁热缩套管和热缩套管内壁热熔胶。
进一步,所述双壁热收缩带和阻燃带的绕包重叠率均大于或等于50%。
进一步,所述直角接线端子端面与直角接线端子尾管夹角为90°。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电气连接采用双孔接线端子和直角双孔接线端子通过螺栓进行紧固,电气绝缘采用的热收缩带和热缩套管均为双壁结构,其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侃核电器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侃核电器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575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