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水路试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57271.9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53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高;熊媛;王焕磊;胡曙敏;李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嘉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水路 试压仪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水路试压仪,包括安装固定模块、储液模块、工作模块、电子集成模块、工作管路系统,通过电子集成模块实时控制本实用新型整体工作,电路板内所附带有操作系统,算法强大,能够通过触摸显示屏显示二维码,能够通过装配的无线传输装置连接NB-IOT窄带物联网,双向通讯,并用于通讯任何数据,连接互联网服务器及用户手机终端,自带的程序能够自动升级,电子集成模块高度集成,对用户来说方便操作,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尤其是一种智能水路试压仪。
背景技术
在建筑建造过程中,在安装管道系统后需要对水路管网进行检测,试压试验是判断水管管路连接是否可靠的常用方法之一,试压检测的工作原理是把检测设备与水路管网其中一个接口连通,把水路管网的其余接口关闭,通过加压设备给水路管网加压,使水路管网内提升到检测要求的压力,保持固定压力在水路管网中一段时间,通过压力表的读数,就能判断管管路连接是否合格,而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动加压泵,需要人工进行加压,费时费力,压力表需要人工读数且数据不能直观的表现出来,保压检测阶段时间较长,人为的观测压力表数值是非常消耗精神的,容易混淆、误断,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智能方便的水路试压仪以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水路试压仪。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种智能水路试压仪,包括安装固定模块、储液模块、工作模块、电子集成模块、工作管路系统,所述安装固定模块主体为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外壳,所述外壳上方设有电子盒盖,所述电子盒盖一侧且位于外壳上设有水箱盒盖,所述安装固定模块内部设有储液模块,所述储液模块主体为储液箱,所述储液箱通过若干固定支架设置在底座一侧,所述储液箱开口对应水箱盒盖,所述储液模块一侧且位于安装固定模块内设有工作模块,所述工作模块主体为柱塞水泵,所述柱塞水泵内部的水泵活塞上设有隔膜,所述隔膜上的凸棱与柱塞水泵上的凹槽配合,所述隔膜通过柱塞水泵的泵盖固定,所述柱塞水泵通过水泵固定座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柱塞水泵的进水口与水口分别配合穿过水泵固定座,所述水泵固定座上设有水泵保护盖,所述工作模块上且位于安装固定模块内设有电子集成模块,所述电子集成模块主体为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固定在电子集成盒体内,所述电子集成盒体内设有触摸显示屏,所述触摸显示屏与电路板连接,所述触摸显示屏对应电子盒盖固定,所述电路板通过数据线及电源线与柱塞水泵、供能设备连接,所述安装固定模块内且在储液模块与工作模块之间设有工作管路系统,所述工作管路系统主体为连接水管一,所述柱塞水泵的进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一与储液箱的底部连接,所述柱塞水泵的水口通过连接水管二与储液箱的底部连接,所述连接水管二上设有连接水管三,所述连接水管三端部设有连接水口,所述连接水管三接有测压表,所述测压表通过数据线与电路板连接,所述连接水管二与连接水管三连接处设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接口分为接口一、接口二、接口三,所述连接水管三中部设有截止阀,所述三通阀与截止阀的开关扳手均穿过外壳设置在外部,所述连接水管三外接设有出水口。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固定模块采用PPO材料制成,底座下方设有防滑垫。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智能水路试压仪,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安装固定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储液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工作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电子集成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6为工作管路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三通阀结构示意图。
图8为隔膜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嘉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嘉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572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