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脊柱后路多点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56836.1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6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宋恩;李彦林;蔡国锋;王福科;杨贤光;向耀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A61B17/72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吴茜 |
地址: | 650032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脊柱 后路 多点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脊柱后路多点固定装置,包括长连接杆,长连接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L形卡合板,所述L形卡合板的右端设有左端固定螺母,所述左端固定螺母与长连接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所述L形卡合板的右端设有右端固定螺母,所述右端固定螺母与长连接杆的外部螺纹连接,通过设置长连接杆,使得直卡合板在与脊椎一侧卡合后不会随意的旋转,加强了钢钉与脊椎之间的连接,从而减小了钢钉松动甚至失效的可能性,通过设置内六角螺母的下表面与长连接杆的上表面相接触,减小了长连接杆从L形卡合板中滑落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脊柱后路多点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人类脊柱由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尾骨共9块)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当脊柱出现断裂或侧弯时需要在脊柱内打入钢钉进行校正。
打钢钉手术进行完之后,钢钉受到患者动作的影响,极易造成钢钉松动甚至失效,这样不仅会对患者伤患处的恢复没有好处,而且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并且各个钢钉之间的连接不紧密,这样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恢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脊柱后路多点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脊柱后路多点固定装置,具备钢钉松动或失效的可能性小,钢钉之间的连接紧密等优点,解决了传统装置中钢钉松动或失效的可能性大,钢钉之间连接不紧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后路多点固定装置,包括长连接杆,长连接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L形卡合板,所述L形卡合板的右端设有左端固定螺母,所述左端固定螺母与长连接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所述L形卡合板的右端设有右端固定螺母,所述右端固定螺母与长连接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所述L形卡合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壁的上端螺纹连接有内六角螺母,所述内六角螺母的下表面与长连接杆的上表面相接触,通过设置长连接杆,使得直卡合板在与脊椎一侧卡合后不会随意的旋转,加强了钢钉与脊椎之间的连接,从而减小了钢钉松动甚至失效的可能性,通过设置内六角螺母的下表面与长连接杆的上表面相接触,减小了长连接杆从L形卡合板中滑落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后路多点固定装置,其中L形卡合板的左侧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L形卡合板凹槽内壁左右两侧的中央均开设有通孔,所述L形卡合板凹槽通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连接轴,所述转动连接轴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圈,两个所述卡圈互相远离的一侧与L形卡合板的左右两侧位于同一平面上,通过设置卡圈,使得转动连接轴在工作时不会从L形卡合板凹槽的通孔中滑落出去。
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后路多点固定装置,其中转动连接轴贯穿L形卡合板,L形卡合板的凹槽内设有直卡合板,所述直卡合板上端的左侧开设有通孔,所述直卡合板与转动连接轴通过直卡合板的通孔转动连接,通过设置直卡合板与转动连接轴转动连接,使得直卡合板与L形卡合板转动连接,从而方便了装置与脊椎骨进行卡合。
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后路多点固定装置,其中L形卡合板与直卡合板互相靠近一侧的下端均设有卡合槽,所述螺纹通孔内部的下端设有钢钉,所述钢钉的上表面与长连接杆的下表面相接触,通过设置钢钉的材质为钛合金材质,降低了装置在患者体内时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后路多点固定装置,其中左端固定螺母的右侧表面与L形卡合板的左侧表面相接触,所述右端固定螺母的左侧表面与L形卡合板的右侧表面相接触,通过设置左端固定螺母和右端固定螺母,减小了长连接杆从L形卡合板中滑落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后路多点固定装置,其中长连接杆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控制凹槽,两个所述控制凹槽之间的距离大于左端固定螺母与右端固定螺母之间的距离,通过设置控制凹槽,方便医生对长连接杆的长度进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568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绿色建筑用植物供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辊筒式草坪落叶清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