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56591.2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12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闵洋洋;刘华明;陈秋根;范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贝融循环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鹰***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性能 混凝土 加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包括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和纵梁交叉呈井字型固定,且横梁和纵梁的交叉处竖向固定有竖向钢筋框架,所述横梁和纵梁的内部均填充固定有水平钢筋框架,且水平钢筋框架的两端连接固定在竖向钢筋框架之间,所述竖向钢筋框架的底部置于横梁和纵梁连接处下端连接的竖柱内,相邻所述纵梁之间的横梁底部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相邻纵梁之间横梁内的水平钢筋框架底部连接固定有钢筋网框,同时在横梁底侧开设有通孔,在浇筑格构加固结构时,钢筋网框嵌入坡体内,能够对横梁的中部起到支撑效果,同时通孔能够将横梁上积水排出,提高横梁的强度,避免其中部弯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加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高原、丘陵和山地占了我国土地面积约70%,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格构加固技术是利用浆砌块石、现浇钢筋混凝土或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进行边坡坡面防护,并利用锚杆或锚索加以固定的一种边坡加固技术。
专利号为CN201720424356.7的公布了用于边坡加固的预制格构梁及加固后的边坡结构,包括若干条预制的十字型梁体单元呈矩阵排列连接而成;每个十字型梁体单元是横梁和纵梁相交而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十字型梁体单元的中心交叉处开设有锚头部。
在实现该技术方案时,至少还存在以下缺陷:1.相邻纵梁之间的横梁过长,仅靠锚杆对结构的加固有限,横梁的中部容易向下滑动弯折;2.横梁存在一定高度,在雨水天气横梁的上端会积累雨水,使横梁中部受力进一步增大,更容易弯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通过在相邻纵梁之间横梁内的水平钢筋框架底部连接固定有钢筋网框,同时在横梁底侧开设有通孔,在浇筑格构加固结构时,钢筋网框嵌入坡体内,能够对横梁的中部起到支撑效果,同时通孔能够将横梁上积水排出,提高横梁的强度,避免其中部弯折,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包括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和纵梁交叉呈井字型固定,且横梁和纵梁的交叉处竖向固定有竖向钢筋框架;
所述横梁和纵梁的内部均填充固定有水平钢筋框架,且水平钢筋框架的两端连接固定在竖向钢筋框架之间,所述竖向钢筋框架的底部置于横梁和纵梁连接处下端连接的竖柱内,相邻所述纵梁之间的横梁底部开设有通孔,且相邻所述纵梁之间的水平钢筋框架底部连接有钢筋网框,钢筋网框填充于横梁下端连接的承重板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孔为多个,且相邻纵梁之间的横梁表面开设有三个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竖向钢筋框架和水平钢筋框架均由竖向钢筋和钢筋圈组成,竖向钢筋为四个,且钢筋圈环绕固定在竖向钢筋外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钢筋圈为多个,且多个钢筋圈等距的固定在竖向钢筋的外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钢筋圈通过铁丝捆绑固定在竖向钢筋的外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通过在相邻纵梁之间横梁内的水平钢筋框架底部连接固定有钢筋网框,同时在横梁底侧开设有通孔,在浇筑格构加固结构时,钢筋网框嵌入坡体内,能够对横梁的中部起到支撑效果,同时通孔能够将横梁上积水排出,提高横梁的强度,避免其中部弯折。
2.本实用新型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通过使通孔为多个,且相邻纵梁之间的横梁表面开设有三个通孔,多个通孔能够保证横梁上端的水能够快速的排下,保证横梁上端的水被排的干净。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贝融循环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贝融循环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565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型耐久性后轮毂轴承单元
- 下一篇:一种可移动式变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