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外弹道数据采集系统的机械过载开关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54748.8 | 申请日: | 2019-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29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朱立华;吴志强;刘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H35/14 | 分类号: | H01H35/14;F42B35/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汪清 |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弹道 数据 采集 系统 机械 过载 开关 | ||
一种用于外弹道数据采集系统的机械过载开关,包括激发部件、开关外壳、外壳封盖、复位弹簧、延时电路、导线;激发部件包括质量块、激发杆、触点;所述激发杆为圆柱状结构,圆柱中间设有轴肩,用于支撑复位弹簧一端;所述开关外壳内设有一圈凸台;激发杆一端位于开关外壳内部,另一端位于开关外壳外部,开关外壳上设有外壳封盖,激发杆穿过外壳封盖;复位弹簧套在激发杆上,且位于开关外壳内;触点固定在激发杆一端,且位于开关外壳内部;质量块固定在激发杆另一端,且位于开关外壳外部;导线穿过开关外壳,且正对触点;导线与延时电路并联;导线与开关外壳之间设有张紧机构。本实用新型可使供电电路在过载冲击消失后为弹载传感器上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外弹道数据采集控制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外弹道数据采集系统的机械过载开关。
背景技术
智能弹药通过获取本身的角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数据,解算自身的姿态及位置信息,送入控制系统实现增程、精确打击等功能。在研发测试阶段,需要对智能弹药的外弹道传感器数据及解算数据进行采集。通常上电状态下的传感器难以经受高过载冲击的环境,传感器内部结构极易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若过载实验前对传感器上电,带电工作的传感器经历高过载冲击后性能将无法得到保障。过载冲击后上电是弹载传感器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利用过载冲击的机械过载开关,该开关在过载冲击过程中触发并延时,延时后输出高电平信号,供电电路接受到高电平信号后为弹载传感器上电,从而保护弹载传感器内部结构不在冲击过程中损坏。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1549441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无需供电的机械式加速度开关,包括外壳、底座、支架、阻尼器、静触点及惯性质量活动系统,其中惯性质量活动系统由质量单元、弹簧单元与阻尼器组成,质量单元由定位环、上质量块、下质量块和动触点组成,弹簧单元由弹簧片和精密力压簧组成,该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利用惯性质量活动系统感受加速度并产生与加速度成比例的惯性力,使弹簧发生变形,当动触点随着惯性质量活动系统移动到静触点时,加速度开关输出导通信号,但是此结构缺点在于动触点与静触点结合后会马上分离,致使动触点与静触点连接导通时间过短。时间过短则无法保证供电电路在过载冲击完全消失后对弹载传感器上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外弹道数据采集系统的机械过载开关,利用过载冲击过程中的加速度,激发机械过载开关触点可靠剪切导线并保持断开状态,触发延时电路,延时结束后供电电路对弹载传感器上电,以解决供电电路对经历高过载冲击后的传感器非接触上电的问题。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用于外弹道数据采集系统的机械过载开关,包括激发部件、开关外壳、外壳封盖、复位弹簧、延时电路、导线;所述激发部件包括质量块、激发杆、触点;
所述激发杆为圆柱状结构,圆柱中间设有轴肩,用于支撑复位弹簧一端;所述开关外壳内设有一圈凸台,用于支撑复位弹簧另一端;所述激发杆一端位于开关外壳内部,另一端位于开关外壳外部,所述开关外壳上设有外壳封盖,激发杆穿过外壳封盖,所述外壳封盖对轴肩进行轴向定位;所述复位弹簧套在激发杆上,且位于开关外壳内;所述触点固定在激发杆一端,且位于开关外壳内部;所述质量块固定在激发杆另一端,且位于开关外壳外部;所述导线穿过开关外壳,且正对触点;所述延时电路包括串联的电阻R、电容C;所述电阻R一端接入供电电源,电容C接地;导线与电容C并联;电阻R与电容C之间接输出端Vout;所述导线与开关外壳之间设有将导线进行张紧的张紧机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利用过载冲击过程中的加速度,激发机械过载开关触点可靠剪切导线并保持断开状态,触发延时电路,延时结束后供电电路对传感器上电,解决了供电电路对经历高过载冲击后的传感器非接触上电的问题。。
(2)通过采用十字型高强度刀片作为触点的方式,能够保证在激发杆旋转的情况下,触点全角度切除导线,提高触发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547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