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狭小间隙处安装的翻盖式防水应急阀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54605.7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26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市凯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4 | 分类号: | B62D25/24 |
代理公司: | 淮安菁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78 | 代理人: | 张丽 |
地址: | 22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狭小 间隙 安装 翻盖 防水 应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狭小间隙处安装的翻盖式防水应急阀,包括铰链活动连接的上盖和下盖,上盖翻扣在下盖上通过锁接结构可将两者闭合,上盖翻开时与下盖平行;上盖内表面可视窗周边设有一弹性垫圈,下盖内表面手柄安装槽外周相应位置匹配设置一弹性垫圈,两弹性垫圈闭合密封。本实用新型上盖打开后与下盖、塞拉门以及车体平行,消除了上盖翻开时因倾斜构开的空间宽度不满足塞拉门与车体之间缝隙宽度的要求,也就避免了塞拉门撞击上盖的问题;同时翻盖结构上下盖闭合时内部容有安装相互密封配合的弹性垫,达到国标防水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应急开门配件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塞拉门客车狭小间隙处安装的翻盖式防水应急阀。
背景技术
所谓塞拉门主要是这种车门具有塞和拉两种动作,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外塞拉门。即门关闭时是由车外塞入车门口处,使之关闭、密封;门开启时,当门移开门口一定距离后,能延车体外侧滑动。相比90度折叠门,塞拉门的优势明显,折叠门在开关门时为了防止夹到乘客,靠近门口处需留有一定行程空间不能站人,故设置了黄线区域,一来存在安全隐患,二来客车载客量也受到压缩,三来由于是外开结构应急情况发生时开门速度比传统的折叠门速度快,因此塞拉门是客车的首选趋势。
客车国标要求在门洞边50公分之内的车身上安装应急阀,以应对紧急状况下救缓人操作,解除车门锁紧机构,从而打开锁住的车门 。目前应急阀常规产品上盖翻开后,与下盖的开合度在120度左右(如图1所示),上盖最外缘边距车身形成距离宽度较大,远远大于塞拉门与车体之间的约28-40毫米宽的缝隙。而一般车辆门扇宽幅都大于50公分,因此塞拉门沿车体滑动时就会撞击到应急阀打开的上盖。不仅容易撞坏应急阀上盖和门,而且门反弹回来还会危及从门疏散的乘客。
同时国标还规定车外应急控制器防护等级不低于GB/T4208规定的IP56要求,其中涉及防水性能要求。市面上有一种旋盖式应急阀(如图2所示),上盖与下盖以一个转轴为活动连接点,上盖绕边部的转轴旋转,实现平面闭合与开启,但其不能解决防水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狭小间隙处安装的翻盖式防水应急阀,上盖打开后与下盖、塞拉门以及车体平行,消除了上盖翻开时因倾斜构开的塞拉门与车体之间缝隙宽度的要求,也就避免了塞拉门撞击上盖的问题;同时翻盖结构上下盖闭合时内部容有安装相互密封配合的弹性垫,满足防水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狭小间隙处安装的翻盖式防水应急阀,包括铰链活动连接的上盖和下盖,上盖翻扣在下盖上通过锁接结构可将两者闭合,上盖翻开时与下盖平行;上盖内表面可视窗周边设有一弹性垫圈,下盖内表面手柄安装槽外周相应位置匹配设置一弹性垫圈,两弹性垫圈闭合密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是,所述下盖内表面上边部设有凸台面,铰链下半部连接安装在凸台面上,上半部安装连接在上盖底边部内表面,上盖底边部外表面与下盖顶部错位相接。错位相接就使得上盖打开时不受下盖边部限位,能达到180度平行开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是,所述上盖顶边部、下盖上边部为平切面,上盖下盖平切面的径向内侧的内表面分别设有凹槽,铰链上下半部分别连接安装在凹槽内。上盖、下盖平切面相对,也使得上盖打开时不受下盖边部限位,且上下盖可同处同一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是,所述弹性垫圈是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是,下盖内表面手柄安装槽外周设有一圈凸缘,弹性垫圈卡设在凸缘外周,弹性垫圈的上表面略设于凸缘高度。弹性垫圈弹性卡在凸缘外周,与下盖连接方便牢固,弹性垫圈上部高于凸缘顶面,与上盖上的弹性垫圈仍是柔性挤压密封,密封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市凯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淮安市凯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546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