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风光电及峰谷电的蓄能型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54354.2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16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徐乐超;黄玉桥;李国建;王征;邹梦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B63/04 | 分类号: | F02B63/04;F01K27/00;F01K13/00;F01D15/10;F03D9/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风光 峰谷电 蓄能 热电 耦合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利用风光电及峰谷电的蓄能型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包括电热蓄热子系统、发电子系统、余热利用子系统和用户端,电热蓄热子系统包括风光互补发电装置、电热装置和熔融盐蓄热装置,发电子系统包括燃气内燃机、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和并网柜,余热利用子系统包括吸收式制冷机组、缸套水‑热水换热器和蒸汽‑热水换热器,缸套水‑热水换热器与燃气内燃机的高温水出口相连;并网柜联合市政电网为用户端供电,吸收式制冷机组为用户端供冷,缸套水‑热水换热器和蒸汽‑热水换热器为用户端供热。本系统通过协调电热蓄热子系统与发电子系统、余热利用子系统,提高了系统的电负荷和冷热负荷的输出稳定性,减少了负荷波动,系统用能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风光电及峰谷电的蓄能型冷热电联供耦合系统。
背景技术
基于能源的梯级利用,冷热电联供系统(CCHP)是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实现途径。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CCHP)是一种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靠近用户端的能源供应系统。太阳能和风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并且无污染,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太阳能、风能电捕捉转换系统是将光能和风能结合在一起,可转换成电能,又可转换成热能,是清洁能源利用方式的重要途径。但传统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方式单一,弃风弃光现象严峻,利用效率低下,且仅可供电和供热,较难以实现冷热电联合供应。太阳能、风能可作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辅助能源,可有效提高传统三联供的能源利用率,同时可减少对单一能源的依赖,提高系统经济性。但当风光产能不足时,依旧存在夜间辅助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供能稳定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而在风光产能溢满时,又存在能源浪费问题,缺少蓄能设备对太阳能和风能的有效转换和储存。
现有的三联供系统设备复杂,系统初投资高,能源利用率低,系统所提供的热量、冷量并不能与建筑所需要的冷量和热量相匹配,负荷需求较高时,供能稳定性难以保障,系统调节不灵活,且能源供应方式单一,供能费用较高,不利于体现系统的节能性和经济性。
申请号为ZL201821111064.9的中国专利“一种互补式的冷热电联供装置”提供了一种互补式的冷热电联供装置,该装置联合了内燃机与电锅炉共同供暖,系统运行可靠,但采用了天然气以及电力供暖,供能费用较高,且利用高品位的电能转化成低品位热能,能源的品位和利用率都下降,经济性较差;申请号为201610879334.X的中国专利“消纳弃风弃光的冷热联供系统及方法”提供了一种消纳弃风弃光的冷热联供系统及方法,该系统能够使弃风弃光能够高效地转变来冷热联供,同时采用了熔融盐高温储存,系统调节灵活,储能容量大,能量利用率高,但该系统采用弃风弃光储存供能,存在系统供能不稳定,供能模式单一,用能高峰供能不足的问题;申请号为ZL201721092579.4的中国专利“一种实现天然气和太阳能相结合的家用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提供了一种实现天然气和太阳能相结合的家用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该系统通过内燃机和内燃机余热回收系统对燃气的能量进行充分的梯级利用,且引入了太阳能单元作为辅助热水系统,实现了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但该系统缺少蓄能装置,当负荷波动时,系统调节不够灵活,存在产能过溢,能源浪费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内燃机、风光互补电热蓄热装置耦合互补的冷热电联供系统,通过有效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蓄热,能够解决传统用能系统能源利用率低和调节不灵活的问题,同时对电力和天然气进行削峰填谷,降低系统供能的费用,保证系统供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543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制橡胶跑道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可自由调整角度的模板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