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沉台孔测量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51301.5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89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薛敏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湛江德利车辆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3/50 | 分类号: | G01B3/5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吴泽燊 |
地址: | 524094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台孔 测量 器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具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沉台孔测量器具,包括手柄、分别设置在所述手柄两端的通规检测件和止规检测件、可旋转至装配孔内的检测柱;所述通规检测件上设置有第一判别面,所述第一判别面的直径为待测沉台孔直径的最小极限值;所述止规检测件上设置有第二判别面,所述第二判别面的直径为待测沉台孔直径的最大极限值;所述第一判别面和所述第二判别面上同轴连接有所述检测柱。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通规检测件和止规检测件,通规检测件上的第一判别面的直径为待测沉台孔的最小极限值,止规检测件上的第二判别面为待测沉台孔的最大极限值,当第一判别面被卡在沉台面周边是毛坯材料或第二判别面与沉台面贴合时,零部件为不合格产品,判别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沉台孔测量器具。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有时候会遇到零部件的装配孔1的孔口处设有不完整圆形的沉台面2,沉台面周边是不均匀的毛坯材料3。沉台面虽然为不完整圆形,但是对沉台面的大小依然有公差要求,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如果通过卡尺、三坐标等测量工具,无法高效的检测其是否为合格产品。且在现实加工中,由于沉台面2比较大,加工时不适合与装配孔1同刀加工,当沉台孔与装配孔加工位置参数存在变动时,会导致两者存在不同轴的问题发生,进而引起在装配螺栓时毛坯材料3阻碍螺栓头向装配孔1旋进,使得螺栓旋不到底。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沉台孔测量器具,该沉台孔测量器具能够高效检测生产的零部件的为合格产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沉台孔测量器具,包括手柄、分别设置在所述手柄两端的通规检测件和止规检测件、可旋转至装配孔内的检测柱;所述通规检测件上设置有第一判别面,所述第一判别面的直径为待测沉台孔的最小极限值;所述止规检测件上设置有第二判别面,所述第二判别面的直径为待测沉台孔的最大极限值;所述第一判别面和所述第二判别面上同轴连接有所述检测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通规检测件和止规检测件,通规检测件上的第一判别面的直径为待测沉台孔直径的最小极限值,止规检测件上的第二判别面为待测沉台孔直径的最大极限值。当检测零部件是否合格时,手持手柄,先将设置有通规检测件一端的检测柱旋入零部件的装配孔内,若第一判别面与沉台面不能贴合,说明沉台面小于允许的最小值或沉台与装配孔的同轴关系不合格,零部件为不合格产品;当通规检测件一端的检测柱能拧到尽头且第一判别面与沉台面贴合时,将止规检测件对应的检测柱旋入零部件的装配孔内,若第二判别面与沉台面贴合时,说明沉台面大于允许的最大值,则零部件依然为不合格产品,如果不能贴合,说明合格。
作为优选,所述通规检测件和止规检测件为一圆柱体,所述通规检测件的一端面即所述第一判别面,所述止规检测件的一端面即所述第二判别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判别面与所述通规检测件圆弧过渡,所述第二判别面与所述止规检测件圆弧过渡。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判别面与所述检测柱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判别面与所述检测柱之间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径小于所述检测柱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呈杆状。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上沿轴向设置有若干的侧面。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外还套设有杆套。
作为优选,所述侧面上设置有防滑网纹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侧面上雕刻有所述待测沉台孔的孔径信息。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零部件装配孔及沉台面的结构示意,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湛江德利车辆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湛江德利车辆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513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熔锡炉的自动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小型薄膜分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