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制备粘性物质的改良三口烧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50914.7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5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诚;何林枫;蔡丽莎;李姗姗;唐海林;杨宽;罗薇;张茂栖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8 | 分类号: | B01L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帝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5 | 代理人: | 黎照西 |
地址: | 62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备 粘性 物质 改良 烧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粘性物质的改良三口烧瓶,包括瓶底、瓶身、卡环、环形卡槽、把手、瓶口、排气阀、瓶塞、通管、搅拌杆、限位块、第一压缩弹簧、清洁环、外壳、塞球和第二压缩弹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瓶身通过环形卡槽卡放在卡环内与瓶底呈组装可拆卸式连接,使该三口烧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进行便于将制备好的粘性物质从烧瓶内取出,搅拌杆通过设置在限位块下方的第一压缩弹簧在通管内呈弹性安置,且搅拌杆的搅拌端设有搅拌环,能够上下移动搅拌杆,当需要搅拌时,按压使其搅拌底端伸入瓶底并进行转动实现搅拌,搅拌结束后,在第一压缩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回复至初始位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口烧瓶,具体为一种用于制备粘性物质的改良三口烧瓶,属于实验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进行粘性物质的制备实验时,往往需要使用到三口烧瓶,三口烧瓶是化学实验过程中常用的反应容器,具有三个口,可以同时加入多种反应物,或是加冷凝管。它的窄口是用来防止溶液溅出或是减少溶液的蒸发,并可配合橡皮塞的使用,来连接其它的玻璃器材。
而对于现有的三口烧瓶,其一、烧瓶的整体为一体式,因此制备好的粘性物质只能通过上端的瓶口取出,但粘性物质会与烧瓶的内壁沾粘在一起,进而不便于全部取出,其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瓶口较窄,因此外置的搅拌杆不便于对瓶内的原料进行搅拌,导致制备的速率相对较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制备粘性物质的改良三口烧瓶。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制备粘性物质的改良三口烧瓶,包括瓶底、瓶身、卡环、环形卡槽、把手、瓶口、排气阀、瓶塞、通管、搅拌杆、限位块、第一压缩弹簧、清洁环、外壳、塞球和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瓶底与瓶身构成该三口烧瓶的主体结构,所述瓶身安置在瓶底的上方,所述瓶底的上端边沿设置有卡环,所述瓶身的底端边沿设置有环形卡槽,所述把手与瓶身的侧壁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瓶口开设在瓶身的顶端,所述排气阀固定连接在瓶身上,所述排气阀由外壳、塞球和第二压缩弹簧构成,所述塞球和第二压缩弹簧均安置在外壳,所述塞球抵在外壳的底部开口处,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上端抵在外壳的顶部开口下方,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下端与塞球的上表面进行连接,所述瓶塞卡放在瓶口内,且所述瓶塞的中心处开设通孔安插有竖直设置的通管,所述搅拌杆竖直安插在通管内,且所述搅拌杆的上活动端位于瓶身的外侧,所述搅拌杆的下搅拌端位于瓶身的内侧,所述限位块固定套设在搅拌杆的杆身上,且所述限位块位于通管的空腔内,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套在搅拌杆的杆身上,且所述第一压缩弹簧位于限位块与通管的底端内壁之间,所述清洁环固定安装在通管的下表面。
优选的,为了便于将制备好的粘性物质从烧瓶内取出,所述瓶身通过环形卡槽卡放在卡环内与瓶底呈组装可拆卸式连接。
优选的,为了确保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稳定,所述把手分别在瓶底的左右两侧呈对称安置。
优选的,为了,所述瓶塞通过卡放在瓶口内与瓶身呈可拆卸式连接,且瓶塞外壁以及瓶口的内壁均设有磨砂面,便于开闭瓶口,且提高连接处的密封性。
优选的,为了实现对内部原料的搅拌,所述搅拌杆通过设置在限位块下方的第一压缩弹簧在通管内呈弹性安置,且搅拌杆的搅拌端设有搅拌环。
优选的,为了能够将搅拌杆上粘附的原料刮除,所述清洁环呈倒锥状,且清洁环的底端紧贴在搅拌杆的杆身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509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S型拉钩
- 下一篇:一种粉饼生产用压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