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触电的双端LED灯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50652.4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40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苏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凯耀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50 | 分类号: | H05B45/5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电 led 灯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触电的双端LED灯管,包括第一灯头、防触电和驱动装置、光源板、灯套管、保险丝和第二灯头,所述光源板上设有LED负载,所述防触电和驱动装置包括整流桥、检测控制切换电路和BUCK恒流电路,所述检测控制切换电路一路与整流桥的直流负极输出端相连,另一路与整流桥的直流正极输出端和BUCK恒流电路的一端相连,还有一路与BUCK恒流电路的另一端相连,所述BUCK恒流电路的恒流正极输出端和恒流负极输出端两端并联有LED负载,所述整流桥的交流正极输入端通过保险丝与火线L相连,整流桥的交流负极输入端与零线N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电阻或电感检测漏电的方式来解决触电的风险,双端进电设计,结构简单,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触电的双端LED灯管。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对节能要求越来越高,LED照明已得到广泛应用。现今大多数灯管产品都是单端进电的,因为目前也有双端进电的LED灯管,当LED灯管其中一端已插入灯座而另一端尚未插入灯座时,使用者若触摸到未插入灯座端的金属或可导电的部分,就可能发生触电,因此单端进电可以避免双端灯管中一端发生漏电问题而导致人触电的情况发生。
但是单端进电的灯管会导致接线麻烦,增加灯管更换的劳动成本,并且需要改动原有灯具中的配件。单端供电的LED灯管仅能安装在使用电感镇流器的荧光灯支架内,且在更换过程中需先将启辉器短路,以实现单端供电。若用户再次装入荧光灯管而忘记更换启辉器,就有可能导致镇流器损坏产生经济损失。
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单端供电LED智能照明灯具,其公告号“CN207935772U”,包括探测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模块,控制模块通过对探测模块传输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依据处理结果控制电源模块的工作,该灯具结构复杂,仅支持单端进电。
现在市场上检测漏电的方式一般为脉冲电流检测,通过比较电流的大小来检测漏电,安全性低。
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LED直管灯,其公告号为“CN207990255U”,包括灯管、两灯头、整流电路、滤波电路、LED驱动模块,被配置以产生驱动信号以及侦测模块,且具有第一侦测端以及第二侦测端,该直管灯利用侦测模块对脉冲电流进行检测,结构复杂,安全可靠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单端灯管结构复杂,且脉冲电流检测漏电安全可靠性低,双端进电的灯管易发生触电事故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触电的双端LED灯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利用电感或电阻分压的原理,当有人触碰灯管,人体电阻串入主回路时候,通过电阻或电感检测漏电的方式来解决触电的风险,安全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触电的双端LED灯管, 包括第一灯头、防触电和驱动装置、光源板、灯套管、保险丝和第二灯头,所述光源板上设有LED负载,所述防触电和驱动装置包括整流桥、检测控制切换电路和BUCK恒流电路,所述检测控制切换电路一路与整流桥的直流负极输出端相连,另一路与整流桥的直流正极输出端和BUCK恒流电路的一端相连,还有一路与BUCK恒流电路的另一端相连,所述BUCK恒流电路的恒流正极输出端和恒流负极输出端两端并联有LED负载,所述整流桥的交流正极输入端通过保险丝与火线L相连,整流桥的交流负极输入端与零线N相连。当人体电阻没有串入回路的情况下,灯管与市电连接,市电通过整流桥输出直流电给检测控制切换电路,并触发BUCK恒流电路,此时BUCK恒流电路为LED负载提供恒定电流,灯管持续提供照明,保险丝为电路提供过流保护。由于双端进电的灯管一端插脚均连接火线L,另一端插脚均连接零线N,当LED灯管其中一端已插入灯座而另一端尚未插入灯座时,使用者触摸到未插入灯座端的金属或可导电的部分,此时人体电阻串入回路,检测控制切换电路检测到这个信号后将使得输出给BUCK恒流电路的电流非常的小,甚至可以看成是断路,LED负载将无法被照明,人体与市电无法形成回路,触电情况将不会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凯耀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凯耀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506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夹紧夹的超短行星减速机
- 下一篇:一种导弹打击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