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井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49584.X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29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华;王金花;汪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港路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9/10 | 分类号: | H02G9/10;E02D2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缆井结构,涉及电缆铺装的技术领域,包括井体和电缆盒,所述电缆盒为固定安装在所述井体中的封闭盒体,所述电缆盒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供电缆线穿过的穿孔,所述电缆盒上设有通风组件。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潮性强并保护电缆线分支或连接部位电路安全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铺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电缆井结构。
背景技术
电缆井是电缆埋设工程中起到施工中及工程竣工后安装或维护作用的地下检查井。电缆转弯处往往是分支较多且施工较难或者可能会出现故障多的地方,因此在这些位置设置电缆井,使电缆的分支部位和连接部位位于电缆井中,方便施工和检修。
专利公告号为CN208965587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装有导缆架的电缆井,包括电缆井体、电缆线,所述电缆线贯穿所述电缆井体的两侧壁,还包括两个的固定侧架、以及电缆支架,两个的所述固定侧架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电缆井体的两侧壁,且与所述电缆井体的两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电缆支架的两侧分别固定于两个的所述固定侧架上,所述电缆支架设置有若干的连接杆,每个的所述连接杆上均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连接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电缆线放置于所述套筒上。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专利中的电缆井,电缆线贯穿电缆井体的两侧壁并由电缆井中的电缆支架进行支承,电缆线直接与电缆井中的环境接触。但是由于电缆井埋设于地下,电缆井中阴暗潮湿,电缆线的塑胶皮壳长期被潮雾浸润容易老化损坏,且不同电缆线在电缆井中连接时容易遇水导致接触不良甚至引发电路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潮性强并保护电缆线分支或连接部位电路安全的电缆井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电缆井结构,包括井体和电缆盒,所述电缆盒为固定安装在所述井体中的封闭盒体,所述电缆盒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供电缆线穿过的穿孔,所述电缆盒上设有通风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井体中设置呈封闭盒体的电缆盒,电缆盒将电缆线的分支或连接部位进行隔离保护,相较于检查井中的阴暗潮湿环境,电缆盒中的环境干燥度更高,电缆线不易由于长期受潮而发生老化或电路故障。此外,电缆盒上设置通风组件,可进一步降低电缆盒中的潮气,并加快电缆线的热量散失,电缆线的输电安全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电缆盒侧壁上的若干通风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通风扇在电缆盒的侧壁上对电缆线的分支或连接部位进行吹风,加快电缆盒内部的空气流通和热量散失,去潮和散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通风扇分设于所述电缆盒的顶壁和底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设于电缆盒顶壁和底壁上的若干通风扇同步运转时,电缆盒中的空气处于由下至上流通的状态,空气由下至上经过电缆盒内部时将电缆线表面的热量带走,同时若干通风扇将潮气吹至蒸发,从而实现高效去湿和散热。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井体的顶壁设有井盖,所述井盖上设有通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井体的井盖上设置通风口,使井体内部的空气也可与外部环境进行流通,降低井体内部的潮气,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电缆盒中的潮气。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井盖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均为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增大的棱台壳状,所述下盖顶壁和底壁均开口设置且下盖盖合在所述井体的井口上,所述上盖通过若干支撑杆固定在所述下盖上方,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的缝隙即为所述通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井盖的上盖和下盖之间通过若干支撑杆固定连接,使上盖和下盖之间留有缝隙形成通风口,而且在呈棱台壳状的上盖保护作用下,通风口处难以飘进雨水,从而实现既能流通空气,又能防水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港路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省港路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95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