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陡坡面的护坡混凝土浇筑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49408.6 | 申请日: | 2019-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27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龚彬;杨洋;吴静;王迪;成林;罗文龙;欧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 |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波 |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陡坡 护坡 混凝土 浇筑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坡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高陡坡面的护坡混凝土浇筑模具,包括顶模,所述顶模两端可拆卸连接有侧模,所述侧模用于与边坡固定连接,待浇筑混凝土基础、边坡、所述顶模和两个所述侧模围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的型腔。本申请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陡坡面的护坡混凝土浇筑模具,通过待浇筑混凝土基础、边坡、顶模和侧模来共同限制被注入型腔中的混凝土的流动,在不降低混凝土坍落度的情况下,能够满足坡度较陡、边坡较高时的护坡施工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坡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高陡坡面的护坡混凝土浇筑模具。
背景技术
护坡是指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现有的护坡多采用混凝土、天然山石制成。
现有的护坡施工普遍采用,先在以边坡底部平面为待浇筑混凝土基础,再通过溜槽或者吊斗直接将混凝土输送至边坡表面,通过人工收面控实体护坡的表面平直度。
但当边坡坡度较陡(边坡斜度超过1:1.2)且较高(沿边坡表面高度超过10m) 时,为了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普遍将混凝土坍落度降至60~80,以避免混凝土因自重而产生塌落现象。
但是拌合站生产该坍落度的混凝土会经常遇到堵塞现象,混凝土和易性极差,导致施工的实体的护坡表面平整度较差,局部捣鼓不密实等质量问题。
所以,基于上述,目前凾需一种模具,在不降低混凝土坍落度的情况下,能够满足坡度较陡、边坡较高时的护坡施工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在高陡边上进行护坡施工时,用正常混凝土,会出现塌落现象;使用降低坍落度的混凝土,很难搅拌,且和易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高陡坡面的护坡混凝土浇筑模具,通过模具控制混凝土的流动,在不降低混凝土坍落度的情况下,能够满足坡度较陡、边坡较高时的护坡施工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高陡坡面的护坡混凝土浇筑模具,包括顶模,所述顶模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侧模,所述侧模用于与边坡固定连接,待浇筑混凝土基础、边坡、所述顶模和两个所述侧模围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的型腔,其中,侧模的长度适配护坡混凝土浇筑区域的长度。
本申请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陡坡面的护坡混凝土浇筑模具,待浇筑混凝土基础为边坡底部用于护坡施工而预先制作好的混凝土基础平面,所述平面与边坡形成一定角度(通常为90°),或者为待浇筑位置下方已经浇筑好的护坡混凝土的顶端面。
在安装时,在边坡上待浇筑混凝土位置的两侧分别安装侧模,之后,将顶模分别与两个侧模相连接,同时,顶模下端与待浇筑混凝土基础相接触,使得,待浇筑混凝土基础、边坡、所述顶模和两个所述侧模围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的型腔,且该型腔开口朝向边坡顶部;在施工时,将混凝土从型腔开口处注入型腔,并利用捣实工具捣固密实,待混凝土达到定型要求后,拆除顶模,此段护坡施工完毕。
综上所述,通过待浇筑混凝土基础、边坡、顶模和侧模来共同限制被注入型腔中的混凝土的流动,在不降低混凝土坍落度的情况下,能够满足坡度较陡、边坡较高时的护坡施工要求。
优选地,所述侧模为混凝土材料制成的梁形结构件。
直接将侧模浇筑在边坡上,使用完成后,侧模即成为护坡的一部分,不仅降低了避免了侧模的费用,而且解决了侧模拆除后,已浇筑好的护坡混凝土无法与顶模相连接,使得该侧模位置浇筑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优选地,每个所述侧模上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顶模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将所述顶模连接于所述侧模上。
通过定位装置和螺纹孔螺纹配合,以实现顶模和侧模的可拆卸连接,同时,所述定位装置将所述顶模连接于所述侧模上,以保证在施工时,顶模与侧模不会发生相对运动,以免影响护坡混凝土的浇筑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94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比色实验用检测器
- 下一篇:正极合膜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