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对拉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46456.X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8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何腊平;刘亚非;龙照;孙志虎;贾宝红;刘博怀;郭志元;马涛;魏永孝;李军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中建市政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76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姬莉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支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拉支护结构,包括支护体,所述支护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护排桩,所述支护排桩包括通过腰梁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平行设置的支护桩;支护排桩设置在坑内岛土体的周向,两个支护排桩通过多根钢绞线连接,所述多根钢绞线均布穿设在坑内岛土体内,钢绞线连接在两个支护排桩的腰梁之间,所述钢绞线端部通过锚具和两个相邻的支护桩之间的腰梁固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支护效果好,保证了坑内岛土体的稳定,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支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拉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领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某开挖的基坑范围内,局部有建筑物或古树等需要保护,其下部地基土不能开挖,因而会形成局部的“坑内岛”,该坑内岛两侧土体开挖后,坑内岛土体可能会失稳,危及需保护的建筑物或古树及基坑内作业人员的安全,需要对坑内岛进行类似于基坑支护的保护,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多坑内岛土体进行支护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对拉支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对拉支护结构,包括支护体,所述支护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护排桩,所述支护排桩包括通过腰梁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平行设置的支护桩;
支护排桩设置在坑内岛土体的周向,两个支护排桩通过多根钢绞线连接,所述多根钢绞线均布穿设在坑内岛土体内,钢绞线连接在两个支护排桩的腰梁之间,所述钢绞线端部通过锚具和两个相邻的支护桩之间的腰梁固定。
较佳地,所述支护体至少设置有两个。
较佳地,所述腰梁沿支护桩的上端至下端均布设置有多个。
较佳地,每两个相邻支护桩之间均连接有用于防护土体滑落的钢丝网。
较佳地,所述多个支护桩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多个支护桩的冠梁,所述冠梁套装固定在支护桩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对拉支护结构,其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支护桩、冠梁、钢绞线、锚具、腰梁连接形成对拉支护结构,使两排支护桩间的土体进行支护,从而保证了土体上的建筑稳定。
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支护桩之间设置的钢丝网或者相邻的支护桩接触设置,防止支护的土体滑落,进一步保证了土体支护的稳定。
4、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到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对拉支护结构,包括支护体,所述支护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护排桩,所述支护排桩包括通过腰梁4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平行设置的支护桩1;支护排桩设置在坑内岛土体6的周向,两个支护排桩通过多根钢绞线3连接,所述多根钢绞线均布穿设在坑内岛土体6 内,钢绞线3连接在两个支护排桩的腰梁4之间,所述钢绞线3端部通过锚具 2和两个相邻的支护桩1之间的腰梁4固定。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中建市政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甘肃中建市政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64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腔方便调节的过滤静压箱
- 下一篇:一种砼贯入阻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