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座通导连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45728.4 | 申请日: | 2019-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28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良;鲁忠渝;王修;洪瑞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惠州市锦湖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627;H01R13/629;H01R13/502 |
| 代理公司: | 惠州市超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9 | 代理人: | 杨光 |
| 地址: | 516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座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插座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插座通导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卡接固定部、挡板部、连接部,所述卡接固定部、挡板部、连接部呈梯度设置;所述连接部内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连接有直针插片;所述卡接固定部连接有卡接组件。本实用新型在插座上设置直针插片,通过直针插片的第二限位槽与现有技术的导线柱过盈配合固定连接,简化了插座与线路板元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方式,同时更加稳定耐用。另外,通过直针插片可以使插座与插脚实现稳定的电性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插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座通导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各个国家的插头各有不同,存在包括美规、英规等多种规格的插头和插座,插头的插脚也各不相同,为了在不同国家使用充电器必须携带相应国家规格的充电器,否则无法使用插座,带来极大不便。
现有技术中的可更换插脚的充电器插座,其插座与线路板元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都是通过焊接导线实现,焊接的部位容易因焊接质量不佳导致电性接触不良,使得充电的过程不稳定,而且长时间使用后焊接的部位容易脱焊,质量得不到保障。
另外,现有技术中插脚与插座之间,一般是通过突起的导电弹片与插脚插片接触,实现电性连接。由于导电弹片与插脚插片之间仅通过外部插座与插脚之间的区域限位,易发生连接不稳定造成接触不良,充电过程电流电压不稳定,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座通导连接结构,在插座上设置直针插片,通过直针插片的第二限位槽与现有技术的导线柱过盈配合固定连接,简化了插座与线路板元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方式,同时更加稳定耐用。另外,通过直针插片可以使插座与插脚实现稳定的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插座通导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卡接固定部、挡板部、连接部,所述卡接固定部、挡板部、连接部呈梯度设置;所述连接部内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连接有直针插片;所述卡接固定部连接有卡接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直针插片包括连接端和弧形端,所述连接端包括第一限位槽、L型突起部、U型突起部,所述L型突起部设置于连接端的末端,所述第一限位槽与U型突起部分别设置于连接端末端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U型突起部内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连接有导线柱,所述导线柱为金属导线柱,与现有技术中线路板的导线末端固定连接,通过将导线柱过盈设置于第二限位槽内部,即可实现直针插片与线路板的电性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直针插片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插座与插脚实现稳定的电性连接,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与现有技术的导线柱过盈配合固定连接,简化了插座与线路板元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方式,同时更加稳定耐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内设有卡块,所述第一限位槽与卡块配合连接;所述L型突起部与固定槽配合固定连接。通过此设置方式,可将直针插片的连接端固定在固定槽内,实现与连接部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卡接件、弹簧件,所述卡接件包括按压部、弹性限位部、卡块,所述按压部设置于弹性限位部的上方,所述卡块设置于弹性限位部的一侧;所述弹簧件与弹性限位部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限位部包括对侧设置的第一连接杆,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杆之间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末端设有卡扣。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固定部对称设有限位导槽,所述限位导槽之间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于限位导槽内部;所述第二连接杆与弹簧件配合设置于连接槽内部。
本实用新型中,可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分别沿限位导槽、连接槽伸入卡接固定部,通过卡扣固定,避免弹性限位部位移;也可以通过向卡扣施力,使得弹性限位部与卡接固定部脱离,安装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惠州市锦湖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惠州市锦湖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57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自动化机械制臂
- 下一篇:一种配电设备支撑固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