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填料及其框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44839.3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20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昌进;王新刚;颜丙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烨华焦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2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季英健 |
地址: | 27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水处理 填料 及其 框架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填料及其框架结构,包括主架、连接架、挂架、支架、中心绳、负载丝条;主架为方框结构,两组主架的四个角通过连接架连接,两个主架的两上方横杆和两下方横杆之间连接有等间距的圆柱型的支架,所述支架和连接架平行,所以支架就会分为上下两组,上方的支架和下方的支架的数量间距相同,且在主架底面上的垂直投影重合,致使上方的每个支架都有一个下方的支架与其垂直对应,上方的支架和下方的支架之间填充有由中心绳和负载丝条编织而成的填料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孔隙可变性大,不堵塞;材质寿命长;表面积大、挂膜迅速、造价低廉;抗水流冲击负荷能力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环卫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填料及其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兼性厌氧池废水生化处理的项目构成与所采用的生化处理设施类型及结构形式有关,如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配置、软填料生物膜与颗粒硬填料生物浮动床的配置、池形结构生化反应池与氧化沟的配置、厌氧生化反应设施与好氧生化反应设施的配置等都各不相同。当前情况下,兼性厌氧池为提高抗冲击能力,多采用膜法工艺;而大部分的工业污水处理厂一般采用全活性污泥法工艺。在由全活性污泥法改为膜法工艺时,需要对池子进行彻底抽干后,才能进人安装。由于污水处理厂需要连续运行,肯定不能长时间停止运行;所以现有的技术需要一种污水系统在正常进水及安装填料的同时,水处理还能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填料及其框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框架结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主架,相邻的两个主架通过边角位置处的连接架连接,所述主架为两根横杆和两根竖杆构成的方框结构,在主架构成的方框结构内设有至少两根用于加固的支撑架;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相邻的两根连接架之间设有等间距分布的、纵向截面为圆形的支架,支架与连接架平行;所述主架的上方、下方分别连接的支架在数量和间距上相同,且位于主架上方的支架形成的垂直投影与位于主架下方的支架重合;在主架上方和下方对应的支架之间设有由中心绳和负载丝条编织而成的填料结构。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中心绳在支架的长度方向上均布,且中心绳与两端连接的支架相互垂直并处于绷紧状态。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主架两侧设有“F”型的挂架,挂架的两端向着远离主架的方向延伸形成悬挂结构。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挂架上设有螺栓孔。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框架结构中的填料,所述填料由中心绳和负载丝条编织而成,负载丝条在中心绳的长度方向上分布。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负载丝条为采用聚烯烃类或聚酰胺制作成的丝线。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中心绳为两股以上的细绳扭曲缠绕形成,在细绳之间填充有负载丝条,负载丝条的中心和中心绳的轴心线重合,致使负载丝条在中心绳呈螺旋排列。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负载丝条上覆盖有亲水、吸附、抗热氧的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①因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框架结构,可整体吊装,在对其中一个框架结构进行安装填料的同时不影响其余框架结构的工作,以确保水处理装置的正常运行。
②本实用新型与硬性类蜂窝填料相比,孔隙可变性大,不堵塞。
③本实用新型与软性类填料相比,材质寿命长,不粘连结团。
④本实用新型与半软性填料相比,表面积大、挂膜迅速、造价低廉。
⑤本实用新型负载丝条的设立可强化系统抗水流冲击负荷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烨华焦化有限公司,未经临沂烨华焦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48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场用监控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退役动力电池包的储能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