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水质COD分析仪消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44080.9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82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隋志立;赵世光;毕兆强;李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中特环保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G01N1/44;G01N35/02;G01N21/77;G01N33/18 |
代理公司: | 山东重诺律师事务所 37228 | 代理人: | 邓东坡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水质 cod 分析 消解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水质COD分析仪消解装置,所述消解装置包括用于填充液体介质的消解池,所述消解池内安装有用于液体介质升温的加热装置和试管安装架,消解池侧壁开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所述介质出口通过第一循环管道与风冷机构、水冷机构的进口连通,风冷机构、水冷机构的出口通过第二循环管道与所述介质进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便于集成自动化水质COD分析仪,包括消解环节和冷却环节,在消解环节中,使用二甲基硅油作为加热介质,具有加热温度均匀、加热效率高等优点;在冷却环节中,将二甲基硅油通过泵抽出并经过风冷和水冷方式进行阶梯降温,保证降温效果和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质检测领域,涉及水质分析仪导热和散热结构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全自动水质COD分析仪消解装置。
背景技术
化学需氧量也被简称为COD,是水质测定中的重要指标,用于反映和表征水体被污染的程度。《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T 399-2007)是当前我国水体化学需氧量监测的主要方法之一,全国每年依此产生大量的监测数据。该方法作为公认的标准方法,具有准确度较高、操作简单、对操作人员危害小、测定时间较短、消耗试剂较少、对环境污染小等多方面的优点。
该消解分光光度法操作过程中,现有使用的消解仪普遍采用铝材导热,因此对于自动化较高的水质COD分析仪,在冷却过程中将试管仍将保留在消解仪中,虽然消解仪不再加热,但是仍存在较高的温度和热能,试管冷却的时间将会大大增加,降低了测量的效率。
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275019U)公开了一种“化学需氧量(COD) 水质自动分析仪用消解装置”,包括消解管、光源组件、接收器组件、温度传感组件和温度控制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消解管通过固定件设置于支架中,光源组件和接收器组件相对设置于消解管两侧的支架上;本实用新型的消解装置中,各部件都设置在支架上,温度变化时,各部件的连接几乎不产生变化,光路稳定,能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设置密封垫,可加强消解专职在高温高压下的密封性,使消解温度能达到175度,反应效率快,测量时间短。
上述消解装置仍然存导热和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不利于提高检测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水质COD分析仪消解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消解装置仍然存导热和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全自动水质COD分析仪消解装置,所述消解装置包括用于填充液体介质的消解池,所述消解池内安装有用于液体介质升温的加热装置和试管安装架,消解池侧壁开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所述介质出口通过第一循环管道与风冷机构、水冷机构的进口连通,风冷机构、水冷机构的出口通过第二循环管道与所述介质进口连通。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效果,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全自动水质COD分析仪消解装置,所述风冷机构包括风冷泵、风冷排和风扇,所述风冷泵的进口、出口分别与介质出口、风冷排的进口连通,风冷排上安装风扇,风冷排的出口与所述消解池的进口连通。
如上所述的全自动水质COD分析仪消解装置,所述水冷机构包括水冷泵、冷水箱、冷水排,冷水箱上安装制冷装置,冷水箱内腔填充有冷却水,所述水冷泵的进口、出口分别与介质出口、冷水排的进口连通,冷水排设置在冷水箱内腔,水冷排的出口与所述消解池的进口连通。
如上所述的全自动水质COD分析仪消解装置,所述试管安装架上设有与多个试管配套的试管安装孔。
如上所述的全自动水质COD分析仪消解装置,所述风冷机构与水冷机构之间设置有串联启动开关。
如上所述的全自动水质COD分析仪消解装置,所述消解池中填充的液体介质为二甲基硅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中特环保仪器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中特环保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40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