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军用多功能移动应急供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43691.1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17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丽爽 |
主分类号: | F24D15/00 | 分类号: | F24D15/00;F24D19/00;H02N11/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利明 |
地址: | 150008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军用 多功能 移动 应急 供热 装置 | ||
军用多功能移动应急供热装置,涉及移动取暖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热源装置体积大、易污染环境或上热慢、温度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燃油加热器、温差发电装置和调压稳压电路均设置在整机壳体内,油箱与整机壳体固定连接,且位于整机壳体的下侧;整机壳体相对的两个面相对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燃油加热器位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燃油加热器的散热壳体上布满散热片,且散热片沿散热壳体周向等间隔排列;燃油加热器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和排气口均与燃油加热器的燃烧腔连通,油箱通过油泵向燃油加热器供油;温差发电装置包括多个温差发电片,多个温差发电片均贴设在所述散热片的侧面。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野外取暖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取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移动取暖设备体积比较大、安装携带不方便、有火焰、启用和熄灭需要很大工作量、取暖时燃烧不完全容易产生一氧化碳。现有多数的移动热源装置采用水暖的方式实现,这样存在加热速度慢且温度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热源装置体积大、易污染环境或上热慢、温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军用多功能移动应急供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军用多功能移动应急供热装置,包括整机壳体1、燃油加热器2、温差发电装置,油箱5和调压稳压电路;
燃油加热器2、温差发电装置和调压稳压电路均设置在整机壳体1内,油箱5与整机壳体1固定连接,且位于整机壳体1的下侧;
整机壳体1相对的两个面相对开设有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1;燃油加热器2位于所述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1之间;
燃油加热器2的散热壳体上布满散热片3,且所述散热片3沿散热壳体14周向等间隔排列;
燃油加热器2设有进气口1402和排气口901,所述进气口1402和排气口901均与燃油加热器2的燃烧腔连通;进气口1402通过进气管202进气,所述进气管202的自由端设置在整机壳体1的外侧;
排气口901连接有排气管201,所述排气管201向外延伸至整机壳体1的外侧;
油箱5通过油泵向燃油加热器2供油;
温差发电装置包括多个温差发电片4,所述多个温差发电片4均贴设在所述散热片3的侧面;
温差发电装置的电流信号输出端连接调压稳压电路的电流信号输入端,所述调压稳压电路用于对接收的电信号调压稳压,为燃油加热器2和油泵供电。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构不仅实现了将燃烧腔的进排气系统与整机的进出风系统分开,有效的避免了废气通过出风口排出,对使用环境造成大范围的影响,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温差发电装置实现对油泵和点火塞等装置供电,适合野外使用,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直接采用燃烧散热,上热快,散热量大,且体积小便于携带,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包括单独的燃烧腔,燃烧时采用第二叶轮提供气体循环动力,实现促进燃烧的目的,避免了燃烧不充分污染环境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军用多功能移动应急供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军用多功能移动应急供热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后视图,军用多功能移动应急供热装置的后视图;
图4是燃油加热器2的结构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丽爽,未经刘丽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36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TCON板IC写程转接电路
- 下一篇:一种低净空地下墙下笼施工结构